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一种非均衡利率机制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改革经济体系市场化的活动也不断提高,这种非均衡的利率显然不太适应。金融全球化、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也迫切要求我国的金融体制走出传统的政府干预,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金融业的效率。利率的市场化、自由化渐渐向我们走近。但我国目前还处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金融体制还不完善,宏观经济状况不甚理想,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商品市场疲软导致企业经营日益艰难,有些市场秩序尚未理顺。这促使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应循序渐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逐步的把利率机制推向市场化轨道。 本文从利率与国民经济各项指标的关联度角度讨论利率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从利率决定的理论入手,在完成利率决定理论的回顾之后,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综合联系理论与实际,提取出19个经济指标。利用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各项指标与利率变动的关联程度,着重分析在我国非均衡利率决定的情况下各影响因素对利率高低的影响程度,为今后的利率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本文采用的实证分析方法有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计量经济分析。 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在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促进市场化的利率信号的形成,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利率管理体制、利率结构、本外币利率水平的改革分步实施,逐个攻坚,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