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以及习惯,逐步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样一来,阅读的价值就被突显出来,中小学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掌握最基本的获得新知识的本领:数学阅读。目前,我国关于数学阅读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教学实践。同时这些研究多数针对初、高中学生,对小学生数学阅读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开展关于数学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探寻教师课堂数学阅读指导策略,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一些启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数学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关于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运用访谈法从教师角度了解了小学生数学阅读现存的问题。接着,分两个阶段对对研究对象开展数学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第一个阶段是尝试摸索阶段,主要分析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同时构建了其课堂教学模式,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对数学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第二个阶段是融入定型阶段,通过改进小学数学阅读的课堂教学,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学阅读,分别从课前自主预习、课堂阅读策略、课下阅读材料收集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教学流程。通过两个阶段的行动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小学生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是比较正确的;对数学阅读的依赖程度较高,阅读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阅读态度不够端正;绝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数学趣味故事,但是数学阅读材料不多;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阅读策略帮助自己进行数学阅读,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尚需培养;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上课经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学阅读指导,但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不太乐观。(2)数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指导:要重视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布置预习任务要做到预习要求明确化、预习内容层次化、预习方法多样化,根据“预习什么、怎样预习、为什么这样预习、还有哪些问题”四个步骤来制定“预习提纲”。(3)数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堂数学阅读策略指导:通过“咬文嚼字”进行概念、定理的阅读指导;通过“整体把握”进行例题、习题的阅读指导;通过“操作体验”进行图形的阅读指导;通过画“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总结的阅读指导。最后通过“动笔圈字”“动手画图”“动口交流”“阅读思维可视化”等方法实现数学阅读策略具体、可操作化。(4)数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课下阅读材料收集指导:布置课下阅读材料收集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在收集过程中,要做到第一,利用收集材料,催生阅读兴趣;第二,通过收集活动,拓宽阅读视野;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阅读方法;第四,尊重收集体验,感悟阅读智慧。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分析了不足之处以及对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