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QPSK×OTDM光通信系统相位噪声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ro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线直播等技术与行业应运而生,造成了网络流量的迅猛增长,对通信系统容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何提高系统传输容量和频谱利用效率成为了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由于综合了光时分复用(Op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OTDM)的高速长距离传输和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的高频谱利用效率的优点,QPSK×OTDM光通信系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随着传输容量的提升,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对相位噪声更加敏感。本论文围绕着QPSK×OTDM光通信系统中相位噪声的来源、影响和抑制方法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基于相位噪声的维纳模型,分析了在QPSK×OTDM系统中本振激光器线宽对系统相位噪声大小的影响,仿真研究了在系统传输速率为160Gbit/s下,不同激光器线宽下系统可传输的最远距离。研究了链路传输损伤中引起非线性相位噪声的Kerr效应的影响因素,并就入纤功率和传输距离两方面仿真分析了非线性噪声对QPSK×OTDM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传输速率为160Gbit/s时,在不同的传输距离下,由于信号受到放大器自发福射(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ASE)噪声等有源器件的影响和自相位调制等产生的非线性相位噪声影响,最佳入纤功率均为-3dBm。针对减少发射端激光器和本振激光器相位抖动的传统光锁相环技术,对不同锁相环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探究。以科斯塔斯锁相环为例分析了在带有锁相环结构的系统中相位噪声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锁相环结构的性能差异。鉴于锁相环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不能跟踪快速变化的相位的缺陷,研究了DSP中针对相位噪声的载波相位估计算法,并对M次幂载波相位估计算法和辅助判决式最大似然估计(Decision-aided Maximum Likelihood,DAML)算法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DAML算法在抑制相位噪声方面性能更优。最后比较了 QPSK×OTDM光通信系统支路速率分别为10Gbit/s、40Gbit/s、80Gbit/s情况下误码率随传输距离的变化,结合星座图分析了系统最远传输距离随传输速率的提高减小的原因。
其他文献
多描述视频编码是一种有效的传输差错控制技术,它可以在无线信道中实现鲁棒性传输。多描述编码将信息源分成多路描述,每个描述通过相互独立的信道进行传输且都有恢复整幅图像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信息采集平台,具有高监测精度、高容错性能、可远程监控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直接影响网络的生命周期,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
近些年,三网融合在大中型城市中逐步开展,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纷纷推出各自的三网融合技术方案。其中,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2013年1号文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互联网也逐渐暴露出在安全性、移动性和路由可扩展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互联网中IP地址对身份信息与位置信息的绑
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也愈发得到了重视。应答器传输模块(Balise Transmission Module,BTM)作为列车自动保护(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
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的快速发展,终端接入无线信道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而现有的请求发送/清除发送(RTS/CTS)信道接入方式不能够有效地解决高并发网络中的信道接入问题。为了提高
目前,我国采矿业进入到了智能开采的阶段。我国是矿业大国,但不是矿业强国。当前能源产能过剩,传统的粗放型开采已经不适合我国。急需智能化系统和高安全性平台来改善当前的
分划板作为测量标记和计量刻度工具对光学测量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系统成像,分划板上的刻度分划线也留存在采集到的图像上,对后期的图像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围绕着如何去
语音转换就是在保证语义不变的前提下,将表征源说话人的个性化特征经过某种映射,使合成后的转换语音听起来像是目标说话人发出的一样。语音转换涉及语音数字处理领域的各个方面
5G通信的迅速发展和场景的多样化对上行通信链路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实现更多设备之间的随时随地的互联、获得更快的数据速率、达到更高的系统容量、消耗更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