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上行链路中的滤波器组多载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G通信的迅速发展和场景的多样化对上行通信链路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实现更多设备之间的随时随地的互联、获得更快的数据速率、达到更高的系统容量、消耗更小的终端功耗以及具有更低的传输时延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因对同步要求高、旁瓣大和频谱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限制已不能满足5G通信的新需求。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是5G物理层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一种非正交波形技术,它具有频谱效率高、旁瓣小和时频聚焦性好等特点。目前,5G应用的波形技术仍没有定论,评判新波形技术需要考虑的因素亦呈多样性;FBMC在5G上行链路的研究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FBMC在该场景下性能缺乏完整的链路级仿真的验证;针对多用户传输中存在的时频异步的问题,FBMC对同步误差的鲁棒性能仍缺乏充分验证;FBMC应用于上行链路时,抑制其高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的方案目前有多种,但各种方案的有效性和复杂度仍有待评估。针对以上情况,本文通过搭建MATLAB链路级仿真平台对FBMC进行仿真,其中主要工作和具体贡献如下:(1)分析FBMC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原理,并推导基于奈奎斯特原理的原型滤波器的定义式,分析滚降因子对滤波器的时频聚焦特性的影响,进而得出使用PHYDYAS原型滤波器的优势。分析FBMC和OFDM的功率谱密度,PHYDYAS滤波器组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小发射机带外功率泄露。(2)研究FBMC在同步传输场景下的多种性能,首先本文对FBMC和OFDM系统的复杂度进行理论的推导和仿真验证,因为计算复杂度会导致更高的硬件要求和更长的通信时延,因此我们研究重叠因子和傅里叶变换点数对FBMC计算复杂度的影响。进而基于谱效率和时间效率的理论推导,分析FBMC与OFDM的性能差异性,并得出二者对不同长度的数据包的适用性。最后分析应用不同调制阶数的两种波形技术对上行通信系统误块概率和吞吐量的影响。(3)对5G上行多用户异步场景进行建模,分别研究符号偏差和频率偏差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定量分析FBMC对同步误差的鲁棒性。分析相邻用户间的保护带宽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时频聚焦性较好的原型滤波器有助于减小保护子载波的开销且有效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4)基于两种已有的PAPR抑制方案——即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扩展方案和基于滤波器组(Filter Bank,FB)的扩展方案来降低FBMC的PAPR,分析这两种方案在实现原理、性能和复杂度的差异性。
其他文献
协作分集技术通过多用户共享彼此的天线来形成虚拟MIMO系统,克服多径衰落的同时获得分集增益。网络编码技术通过节点对多路信号的编码处理,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率的同时提
多描述视频编码是一种有效的传输差错控制技术,它可以在无线信道中实现鲁棒性传输。多描述编码将信息源分成多路描述,每个描述通过相互独立的信道进行传输且都有恢复整幅图像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信息采集平台,具有高监测精度、高容错性能、可远程监控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直接影响网络的生命周期,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
近些年,三网融合在大中型城市中逐步开展,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纷纷推出各自的三网融合技术方案。其中,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2013年1号文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互联网也逐渐暴露出在安全性、移动性和路由可扩展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互联网中IP地址对身份信息与位置信息的绑
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也愈发得到了重视。应答器传输模块(Balise Transmission Module,BTM)作为列车自动保护(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
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的快速发展,终端接入无线信道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而现有的请求发送/清除发送(RTS/CTS)信道接入方式不能够有效地解决高并发网络中的信道接入问题。为了提高
目前,我国采矿业进入到了智能开采的阶段。我国是矿业大国,但不是矿业强国。当前能源产能过剩,传统的粗放型开采已经不适合我国。急需智能化系统和高安全性平台来改善当前的
分划板作为测量标记和计量刻度工具对光学测量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系统成像,分划板上的刻度分划线也留存在采集到的图像上,对后期的图像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围绕着如何去
语音转换就是在保证语义不变的前提下,将表征源说话人的个性化特征经过某种映射,使合成后的转换语音听起来像是目标说话人发出的一样。语音转换涉及语音数字处理领域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