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体外诱导株对多粘菌素的抗性机制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食品卫生问题。多粘菌素是一类多肽类抗生素,近年来被重新重视和使用,由于其在临床中使用量增多,导致沙门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但其耐药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研究其耐药机制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浓度递增法诱导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AT),获得多粘菌素高抗性菌株(AT-P128)。首先,对两株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它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两株菌基因组的差异,转录组学和q RT-PCR比较两株菌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最后,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AT-P128的pho P基因进行敲除,比较分析pho P基因缺失前后菌株对多粘菌素的药物敏感性,探究沙门菌对多粘菌素的抗性机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沙门菌体外耐药株的诱导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以AT为亲本菌株,利用浓度递增法诱导AT,获得多粘菌素高抗性菌株AT-P128。透射电镜下观察菌体超微结构,并检测两株菌的药物敏感性、生长特性、运动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表明,与AT相比,AT-P128不仅对多粘菌素B和粘菌素表现出高水平耐药,而且对其它几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发生了变化。其中阿莫西林的MIC上升了64倍以上,氯霉素的MIC上升了16倍,头孢噻呋的MIC上升了8倍,氟苯尼考和氨苄西林的MIC上升了4倍及以上,安普霉素和四环素的MIC仅上升了2倍;而磺胺甲恶唑的敏感性下降了16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T-P128的菌毛减少,表明体外药物诱导使耐药菌的菌毛生长能力降低;诱导前后菌株的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表明体外药物诱导对菌株的生长速度几乎没有影响;测量两株菌的菌圈直径和生物膜检测发现,AT-P128的运动能力(P<0.01)和生物膜形成能力(P<0.05)均显著下降,表明菌株通过体外药物诱导获得多粘菌素耐药性,对其运动性和生物膜形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2.AT和AT-P128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对AT进行三代基因组测序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对AT-P128进行二代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组装后,AT的基因组大小为4 679 519 bp,GC含量为52.05%;AT-P128的基因组大小为4 643663 bp,GC含量为52%。对两个基因组的编码基因、重复序列、非编码RNA、基因岛、前噬菌体、CRISPR进行预测,发现两个基因组的特征基本一致。AT和AT-P128均注释到50个耐药基因,这些耐药基因主要有外排泵编码基因、调控抗生素外排的基因、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多肽类抗性基因、磷霉素抗性基因、氟喹诺酮抗性基因、氨基香豆素抗性基因、编码抗生素靶点保护蛋白和抗生素灭活酶的基因等。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AT-P128的基因组共有8个基因(ccm B、ccm H、ccm G、ccm C、pho P、ybj Z、lpt D、bas S(pmr B))发生了错义突变,其中lpt D、pho P和bas S与多粘菌素耐药性相关。3.AT和AT-P128的转录组学分析。以|Fold-change|≥2且Q-value<0.005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AT-P128/AT共筛选到1 38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19个基因的表达量上调,1 061个基因的表达量下调。从上述结果中筛选部分耐药性与致病性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双组分系统、主动外排系统、细菌趋化性、链霉素生物合成、脂多糖生物合成、外膜、鞭毛组件、菌毛、上皮细胞的细菌入侵、细菌分泌系统、沙门菌感染等通路中。选取11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测序一致,证实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转录组和q RTPCR结果均显示双组分系统Pho PQ的pho P、pho Q基因表达量升高,提示Pho PQ可能参与调控体外诱导菌的多粘菌素耐药机制。4.pho P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AT-P128的pho P基因缺失株,通过PCR鉴定和测序验证显示pho P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多粘菌素敏感性检测发现,与AT-P128相比,AT-P128△pho P对多粘菌素B和粘菌素的耐药性均下降了32倍,结果表明pho P基因缺失可大幅度降低AT-P128的多粘菌素耐药性。本研究在体外构建了沙门菌的多粘菌素耐药株,确定其遗传稳定性后通过生物学特性分析、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学及基因缺失等试验方法,探究沙门菌获得多粘菌素耐药性后,其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组分、功能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揭示体外诱导菌产生多粘菌素耐药性的机制,为寻找抗多粘菌素耐药的新靶点,防治多粘菌素耐药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饲用抗生素滥用问题突出。近年来,抗生素在畜牧养殖和动物医疗中的滥用现象得到重视。我国农业农村部明确规定2020年起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随着饲料替抗政策正式全面实施,具有替抗作用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需求爆发,研发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研究热点。猪β-防御素-1(Porcineβ-defensin-1,PBD-1)具有来源动物本身,安全稳定,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特殊的抗菌机制、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不易产生耐药性、残留低等优点,有些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病原微生物具有选择性抑菌作用,因而被广泛用于动物生产。益生菌是一类定殖在机体内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增强机体的代谢和消化能力、免疫能力以及维持畜禽肠道菌群平衡,对畜禽有良好的保健和促生长作用,还能提升畜禽产品的质量。本研究通过耐酸耐胆盐试验、菌株相互抑制试验,从30株益生菌中筛选出对酸和胆盐均具有良好耐受力并且不会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