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视频编码(Distributed Video Coding,DVC)是一种全新的视频编解码方案。与传统的视频编解码(如MPEG-X和H.26X)技术不同的是,其将计算复杂度由编码端转移到了解码端,具有编码简单而解码复杂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其适用于移动视频电话、无线视频监控以及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等应用场合。在基于分布式视频编码的无线视频通信系统中,由路由错误,传输延迟,以及信息错误等引起的传输失真,最终会导致终端用户的视频重建质量下降。如何精确地估算视频传输失真,是系统实现参数调整以控制视频传输质量控制,以及实现整个系统率失真优化的关键。现已有的DVC无线传输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考虑差错控制措施上,缺少针对基于DVC的无线传输失真分析和估算的工作。本文在研究基于DVC的无线视频传输应用的基础上,致力于搭建基于DVC的无线传输仿真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础,研究和建立无线传输失真估算模型,主要的工作如下:(1)首先搭建基于DVC的无线视频传输仿真系统。该系统由DVC编码、视频分组、无线信道、分组丢失检测、DVC解码和差错隐藏等模块组成。该系统将视频流区分为关键帧(K帧)和WZ帧,并综合考虑K帧不发生丢包而WZ帧丢包,以及K帧和WZ帧同时丢包两种失真的情况。在考虑包交织技术的情况下,本文假设系统的丢包是随机产生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丢包率的增加,接收端重建的视频质量逐渐下降。在同一丢包率下,运动剧烈的序列的重构视频质量比运动缓慢的重构视频质量差。这些仿真实验能够较好的验证实际的丢包场景,实验结果与实际的无线传输情形相拟合,能够较好的仿真出实际的无线传输环境。(2)在基于DVC中的无线传输失真仿真系统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参考的传输失真估算算法,该算法仅需要在解码端提取出K帧与WZ帧的重构信息来估算出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失真。该算法综合估算K帧不丢包WZ帧丢包与K帧与WZ帧同时丢包两种情况下传输失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K帧不丢包但WZ帧丢包的情况,本文算法的估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控制在1dB以内,相对误差在5%以内;其中,最小绝对误差为0.0069dB,最小相对误差为0.01%。对于K帧与WZ帧同时丢包的情况,本文算法的估算值和实测值的绝对误差控制在在1.8dB以内,相对误差在5%以内;其中,最小绝对误差为0.0465dB,最小相对误差为0.14%。这些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估算算法能够对视频传输过程中因丢包而产生的传输失真进行有效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