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碰撞中的中国近现代建筑装饰(1840-1949)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使用了对比和的方法,对中国近现代建筑装饰变革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部分主要谈的是近现代中国建筑装饰变革的背景。  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对中国近现代建筑装饰产生主要影响的两个方面:来自外国的直观视觉形式和抽象思想。关于直观视觉形式,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前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建成的建筑,这些建筑具有明显的外国风格样式和装饰形式。思想方面,主要是西方以宗教传播为主要目的,随之传入中国很多西方在科学知识领域的新成果,中国虽然发现西方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对西方“蛮夷”文化的鄙视,因此并不愿承认西方的进步与强大,由于当时中国国人主观思想上的“大国优势文化心理”的作用,对当时西方采取一种普遍的不接受态度,因此西方包括建筑装饰在内的文化在鸦片战争前没有冲破中国在心理上的这道防线,也就没有能够在中国得到大范围的传播,中国的建筑装饰文化仍然以原有的方式延续着,建筑装饰的样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近现代中国采用的建筑装饰元素的概述,包括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作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装饰语言表述的支持,这些装饰元素在近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不同的直观视觉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是随着中国整体心理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另一方面,这些形式也是近现代中国建筑装饰在中外文化碰撞中的直观表现形式。  第四部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演变的精神思想因素主要是从宗教、教育及建筑师、业主的心理方面出发,对中国近现代建筑装饰进行论述。  一、基督教对中国建筑装饰的影响  中国在西方大炮的攻击下,开始意识到古老的中国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国,西方“蛮夷”也不再是弱国,鸦片战争后也没有了“西学中源”的理论,西方的强大在中国成为了一种公认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作为“强势文化”的代表,其建筑装饰形式也就自然的变成了“强势文化”的表征,基督教堂建筑在客观上为中国建筑装饰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装饰元素。  二、近现代的教育对中国建筑装饰的影响  到了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兴起。在近代,新式学堂与以往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育的目的也与中国传统教育不同。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仕途人才,并不是主要针对市场经济。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生活方式、文化理念传入中国,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也随之来到中国,意味着中国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模式开始转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生活模式,这在客观上需要大批量的人才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而这些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所无法实现的。因此近现代中国教育界的变化正是国人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一个明显的表现形式,而建筑装饰正是价值观发生变化得表现形式之一。这种新式学堂的建立基本上都是依据西方的课程和模式来开设的,特别是建筑课程的开设,是中国传统教育所没有的,古代中国建筑技术基本都是以师徒形式传授,以学堂形式公开传授则是到了近代才兴起的。  结论,建筑装饰与价值取向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变革在建筑装饰上的具体体现  到了近现代中国,中国的建筑装饰元素有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对原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继承和吸收外来的装饰元素。  二、本位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中国近现代建筑装饰变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思想的变化,变革的方向主要是向西方倾斜,而本位思想则正好相反,主娄是以采用本民族传统形式和思维为主。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本位意识是一种潜存的思想,同时也是任何一个民族深层心理所无法完全摆脱的一种思想倾向,只是有时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内表现的很不明显。  近现代中国民族本位主要是在自救意识的推动下,以民族生存和民族利益为前提发起的。当然,也有利用本位思想而达到其他目的的。例如在民国时期,借民族本位来增强政府亲和力就是借助了民众的这种心理,从而在建筑装饰界有了一定范围的“复古”趋向。  而这种民族本位心理的存在,是由于本民族长期文化积淀的一种文化心理惯性作用和民族自尊两方面的原因。因此民族文化积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民族本位“有根可寻”的基础之一。是民族本位心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各国在建筑装饰形式上呈现丰富多彩的基础之一。但过于强调就会出现保守和排外的倾向,不利于本国建筑装饰的发展。因此善加利用民族本位意识,把握“度”的问题是近现代乃至现在我们都应该注意的。这会影响到包括中国建筑装饰在内的总体文化发展趋向。  三、建筑装饰环境的变化和中国自身的问题影响了近现代中国建筑装饰的变革  保持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近现代中国,保持传统建筑装饰形式又涉及到另一层更为深刻的问题,那就是近现代中国对于传统建筑装饰形式的保持不仅仅只是个建筑装饰领域的问题,也是一种文化问题,是一个国家实力持续强盛的标志之一。因此,传统建筑装饰形式的保持对于近现代中国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但同时,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近现代的中国要想完全保持传统的建筑装饰已经不可能了,至少在使用的限制上已经有了变化。例如对于龙形图案的使用已经没有等级观念的限制了。鸦片战争后,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大量传入中国,一方面,中国原有的传统建筑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一些新的生活或工作的要求。例如由于办公需要和土地的局限,出现的办公高层楼房就是一例。  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变化,原来一些中国传统装饰已经没有了原来存在的土壤,如龙形装饰到了近现代已经不再是皇家专用的装饰图案,如果愿意,平民也可以在建筑上使用。  总的说来,虽然传统建筑装饰形式的继承对于近现代的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但由于环境和制度、观念等的变化,中国对于传统建筑装饰形式和思想上的继承在使用范围和等级限制等方面已经不同。  四、近现代中国人价值取向的改变以及价值取向对建筑装饰的影响  这部分也是本文的主要观点。近现代中国建筑装饰的变革实际上是一场思想领域的变革,是国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反映在建筑装饰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把价值取向大致分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价值取向。其中人文主义价值取向主张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模式来塑造心理学,突出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观性和社会性特征,重视人的主观体验。本文所谈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从人文角度出发。  价值取向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比较概括的说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性价值观或因某种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某种思维方式,是对自己生活的构想,这种生活态度包括对金钱、地位、生活目的、感情等的态度,其中所含的方面比较多。单从建筑装饰角度而言,它的外在表现就是喜欢什么样的建筑装饰风格,在这种表面现象的背后对这种思想起指导作用的就是较为深层的价值取向问题。首先我们可以比较肤浅的说是由于个体喜好不同的原因造成对建筑装饰审美的差异,那么这种个人喜好如果扩大到了几乎整个社会主流的时候,事情就不再是个简单问题了,在其背后所隐藏的正是形成这种价值取向的深刻原因。当然如果我们想要深刻剖析的话,这里面又有很多方面:社会大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社会风气等;还有家庭小环境,包括诸如家庭教育、父母素养、邻居影响等等。总的说来,价值取向可以扩展到社会现象的方方面面,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涉及到人们的价值取向问题,包括道德的、待人接物等都是在一种价值取向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感觉出,所谓价值取向就是在深层心理的驱使下,个人或集体产生的对某些事或现象的表现或者说态度和反映;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集体无意识也可以说是社会整体的一种价值取向,当然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在时间跨度上要长一些。我们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在建筑装饰上的诸多等级规定,如颜色、布局、装饰图案等,也是价值取向的表象形式。例如龙本身只是一种假想出来的生物,但通过人为的规定,在中国古代则龙形图案在建筑装饰上的应用就和身份地位紧密相连,于是“龙”这种装饰图案在人们心中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当然有时人们的价值取向由于受到外在的影响而不得不被迫形成或放弃某种价值倾向;如在中国古代龙形装饰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被迫接受的例子,黄金在地球上的储藏量造成人们在心理上对它的价值的认可也可算是一例,如果黄金遍地都是,则人们的价值取向一定会变的。  本文所侧重的角度主要是精神思想因素中的价值观取向问题,主要是以建筑装饰为例,旨在说明一种普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整体消费趋向、文化价值观的一个源头性问题,近现代中国建筑装饰的变革仅仅是这种心理现象的一个很小的方面,是价值观发生变化后的一种心理外化表现形式,近现代中国的建筑装饰变革与价值取向的关系基本上是“梢”于“根”的问题。明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梢”的变化都是“根”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近现代中国建筑装饰变革的现象就是处在这种“梢”的位置上,是在“根”的带动下的一种中国普遍心理变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明白了思想在建筑装饰方面的影响,加上以前各位前辈所作的各种工作,既可以对近现代中国建筑装饰的发展情况做一个更加全面地了解,同时又可以以近现代中国建筑装饰变化为线索,对当今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的问题作更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对于影响建筑装饰的一些思想方面的因素,虽然不能直接带来具体建筑装饰某种风格倾向,但却对于建筑装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导致建筑风格发生变化的本质因素。本文就是基于这个论点来对整篇文章进行阐述和开展的。而在建筑装饰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在以往尚没有相关论著进行深入阐述。
其他文献
期刊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故障诊断方法是当前主要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之一,但由传统的二分类SVM组成的故障分类器对新故障模式缺乏处理能力。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结合单类支持
目的:对妇科盆腔肿瘤的临床CT诊断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5例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进行CT诊断,分析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具有高度主体性、艺术性的创造性活动,不同的演唱主体或同一演唱主体在不同的演唱时间都很容易产生不同的歌唱感觉,因此,歌唱感觉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歌唱的水平
一、两个大白菜新品种1.西星强春1号品种来源: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育成的春大白菜杂种一代。2012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特征特性:该品种株
目的:本文对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
期刊
本篇论文研究苏联和美国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的史诗电影。  第一章导论主要厘定二战史诗电影的内涵,阐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史诗电影具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严肃的主题
通过分析快速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上升(荧光快相)和JIP-test的参数探讨了干出对石莼光系统II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荧光(Fo)随水分的丧失明显增加,在失水达到67%时快速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曲线出现一个平台,即O-J-I-P上升转变为O-J上升(J=I=P)。随着水分丧失的增加,以单位反应中心为单位的天线色素吸收的能量(ABS/RC)和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RC)增加,当失水达到67%时
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对消化性溃疡伴胃癌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探究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用随机分类的方式将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名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