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建立体外长期培养的肝癌模型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40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国内癌症致死病例中排名第三,全球第四大癌症死因。经验性靶向药物治疗是针对进展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肝癌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患者之间存在高度的个体间异质性,不同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的疗效差异巨大,针对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新模式势在必行。当前,构建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体(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和肿瘤类器官是探索体外个体化肿瘤模型的主要方式。然而,构建患者来源的PDX和肿瘤类器官高度依赖于亲代肿瘤的增殖能力,增殖能力较弱的患者难以实现,总体而言成功率较低。此外构建肿瘤PDX和类器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无法实际应用于临床患者的个体化诊疗。在这里,本文首次采用交叉学科的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肝癌患者来源的个体化肝癌模型,以实现针对患者的药敏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研究方法:本文收集了 6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组织标本。通过温箱组织消化获得肝癌细胞悬液,再将细胞悬液与海藻酸钠和明胶混合配制成特定细胞浓度的生物打印墨水。然后采用3D生物打印机为所有6例患者构建了体外三维肝癌模型(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HCC,3DP-HCC)。我们对肝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 3DP-HCC 模型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分析,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 sequencing,WES)和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以验证3DP-HCC是否保留了亲代肝癌组织的关键特征,并且评估了二者之间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的一致性。此外我们进行了体外异种移植实验,以评估3DP-HCC模型是否保留了亲代肝癌组织的致瘤潜力和组织学特征。最后我们基于3DP-HCC模型,对6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多种经验性靶向治疗药物的个体化药敏检测。结果:6例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经体外成功消化后,获取肝癌细胞悬液。进一步配制打印墨水后,成功为6例患者建立了体外3DP-HCC模型。体外3DP-HCC模型在长期培养过程中生长良好,并且能够保留亲代肝癌组织的关键性特征,包括肝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的稳定表达,以及保留了亲代肿瘤组织的肿瘤突变方式和基因表达谱。体外异种移植研究结果证实,经过长期培养后,3DP-HCC模型可以很好地保留亲代肿瘤组织的致瘤潜力和亲代肝癌团片状细胞团的组织学特征。最后体外药敏实验证实,3DP-HCC模型可以定量和直观的展示药筛的结果。结论:3DP-HCC模型是可靠的体外肝癌模型,可用于患者特异性药物的筛选,有助于制定针对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在超声检查中发现可疑腋窝淋巴结(ALN),但临床体检阴性的患者,常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但目前很少有模型通过腋窝淋巴结超声及肿物病理来预测前哨淋巴结(SLN)及非前哨腋窝淋巴结的状况。本研究通过比较患者的ALN超声、病理特征及前哨阳性率等,旨在构建一个方便实用的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PUMCH-SLN)。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PUMC
研究目的有关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治疗方法的探索、创新研究已有许多相关文献报道,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部分耳再造术依然是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是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由于其自身复杂的结构特点、残耳软骨量及皮肤量的差异,治疗方法上可有多种选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根据耳甲腔型小耳畸形严重程度不同,其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时机有着明显的差异。本课题拟对临床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得到一个相对详细、个
研究背景:Claudin-7是细胞间紧密连接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其在肝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并促进了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然而claudin-7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明确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laudin-7的表达情况,评估claudin-7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影响,并对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分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底物8样蛋白3(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kinase substrate 8-like protein 3,EPS8L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寻找晚期肝癌系统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关于HCC的RNA-seq数据,得到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使用短发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胆囊上皮原发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胆囊癌恶性程度非常高,对常规化疗较不敏感,目前临床上可用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很差。因此,通过对胆囊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发现高效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超级增强子(super-enhancer,SE)是基因组上有很强转录活性的增强子簇,通过富集大量的转录因子、
[中文摘要]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恶性肿瘤启动侵袭和转移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由于EMT过程而导致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异质性也给基于上皮型抗原的CTCs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挑战。虽然有证据表明基于EMT标志物的CTCs异质性与疾病进展相关,但在临床应用方面尚无统一的参
(第一部分)背景及目的支链氨基转移酶 1(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transferase 1,BCAT1)通过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转氨代谢反应增加肿瘤代谢及增殖活性,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研究提示BCAT1及CD133在肝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具有预后指导意义,而在乳腺癌中与
研究背景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是临床分期系统。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公认的观察宫颈癌病灶的最佳影像学检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宫颈癌病灶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立体形态,妇科查体不能观察病灶全貌而MRI不能直观的观察病灶,
背景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既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疾病,也是获得性低磷性骨软化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全球共有约500例的报道。其致病原因为身体某处的肿瘤分泌过多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从而引起低磷血症、骨软化症导致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等。绝多数患者在完整切除肿瘤后,可使疾病治愈
研究背景及目的胰腺癌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仅9%。胰腺癌难治的根源是其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早期诊断困难以及辅助治疗手段的缺乏。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寻找相关治疗靶点一直是胰腺癌的研究热点。Cripto-1又称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是表皮生长因子EGF-Cripto-1/FRL1/Cryptic(EGF-CFC)基因家族成员之一,Cripto-1蛋白在胚胎早期发育尤其是干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