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羊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诱导分化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对许多物种的研究证明这类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多种细胞表型,是未来细胞、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之一。目前尚未见绵羊尤其是蒙古绵羊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蒙古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系,了解其生物学特征,并在体外进行成脂、成骨和软骨诱导分化与鉴定,为今后利用这类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疾病细胞、基因治疗的模型,以及将其作为体细胞克隆核供体的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本文以成年蒙古绵羊为实验对象,采集股骨骨髓和肾脏外围脂肪组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胶原酶消化法获得骨髓和脂肪间充质细胞,系统地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以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分离得到的蒙古羊BMSCs和ADSCs形态均呈现长梭形,易形成细胞集落。二者生长曲线都表现为S形。经计算其细胞倍增时间,BMSCs平均为31h,ADSCs平均为30h。2、对传代10代(P10)、20代(P20)、30代(P30)BMSCs和ADSCs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率分别P10:90%(49/54)、85%(46/54);P20:87%(47/54)、83.3%(45/54);P30:81%(44/54)、88%(48/54)。表明间充质细胞在体外长期传代培养中,能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和较好的遗传稳定性。3、在成脂诱导培养条件下,蒙古羊BMSCs和ADSCs在诱导两周左右时,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的成熟脂肪细胞形状,内分布大量脂滴。油红O染色呈阳性,RT-PCR可检测到脂肪特异性基因Leptin和PPAR的表达。在组织学和基因水平证实BMSCs和ADSCs可分化成为脂肪细胞。4、经成骨培养基诱导,两周左右细胞内出现矿化骨结节,约三周时,骨结节更明显。茜素红、Von Kossa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均呈阳性。RT-PCR检测,表达了骨细胞特异基因Osteocalcin及CBFA,证明成功将BMSCs和ADMCs诱导为成骨细胞。5、在三维立体成软骨诱导培养约4周后,BMSCs和ADSCs诱导为软骨颗粒,经甲醛固定、包埋切片,HE和Alcian Blue染色均呈现阳性。RT-PCR鉴定表明,两类细胞均表达了软骨细胞特异基因Aggrecan及Sox9。实验证实我们分离到的两类细胞在体外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为纯化的BMSCs和ADSC,有望成为细胞治疗、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也可作为体细胞克隆的供体细胞,为临床医学应用及家畜基因改良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为提高 TiO2类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并解决 TiO2粉体颗粒实际应用中的分离回收困难等问题,本文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在钛基体上制备了多孔二氧化钛薄膜,通过过渡离子掺杂、高温
目前,鳄主要用于皮具生产,以及鳄肉的食用方面。鳄皮鳄肉生产利用后,鳄皮下脂肪一般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本文通过提取鳄皮下脚料——鳄皮下脂肪中的油脂,分析鳄油中的
摘 要:本文以两节同课异构的听力教学公开课为样例,对两位执教者所执教的基于过程取向的听力教学课中的词汇处理、信息加工模式、听力策略培养意识等教学片段从微观视角做了细致描述、对比评析,也从关注输入信息流加工的整体构思、规划设计听力教学目标的宏观视角对听力教学实践做了思考,微观、宏观视角的听力教学评析与思考将有利于提升听力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关键词:听力教学;听力信息加工;听力策略培养意识;听力
生产实践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种性质较为特殊,从变质程度和煤岩组成看均属于典型的、质量较好的炼焦煤种,但在实际参与炼焦过程中的作用却不同于东部的炼焦煤,由西部地区炼焦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