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根尖周炎手术治疗后一年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无明显疼痛症状,患者极易忽略其治疗,从而使许多可治愈的牙和可利用作修复的牙失去治疗机会,成为病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根管预备充填及根管治疗本身的局限性,使得部分患牙即使进行根管治疗后根尖区的感染不能去尽,根尖的病变依然存在。根尖手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 目的:观察根尖手术对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全面分析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对今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供临床指导。 方法:本研究对51例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实施手术,并于术后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分析手术成功率与复诊时间的关系、不同病变类型和不同病变范围成功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术后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的成功率分别是78.72%、78.12%、84.21%,统计分析显示在术后一定时间内成功率与复诊时间高度相关,不同病变类型和不同病变范围的成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性。 结论:根尖外科是保存牙体、恢复其咀嚼功能的有效手段,患牙根管治疗的效果、牙周及咬合情况、病变范围、复诊时间、病变类型都与手术的成功率相关。因此在术前要检查根管治疗的效果,对牙周情况做出评估,从而提高根尖手术的成功率。
其他文献
原名林,号大也堂主。1963年出生于福州。1984年移居香港。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1年至1998年任教于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当前市场润格:30000元/平尺
【目的】利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和nm23-H1基因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设计带酶切位点Kpn Ⅰ,Xho Ⅰ的引物,应用PCR技术
[目的] 利用薄层CT技术结合Matlab以及Ansys软件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桩核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传统材料桩核和梯度材料桩核对牙本质应力状况的影响,优化桩核的力学设计。
目的:研究单独及联合应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DPSC细胞
目的:  本实验通过体外建立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生物膜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索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及结构上的抑制效果,寻找最佳AL
目的分析比较4种瓷块表面处理方式以及3种复合树脂粘接剂对于氧化锆陶瓷(Y-TZP)与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氧化锆修复体的粘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临床因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尖牙向远中移动的有限元研究近年来,随着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发展,它以其独特的美观、卫生、舒适、及具有前瞻性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生使用。 无托槽隐
目的:建立哈尔滨地区成人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使用方法。 方法:搜集哈尔滨地区正常骀成人100名,男女各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拍摄X线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在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冠方组织中mRNA的表达及破骨细胞的分化情况。 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冠方组织中RA
CAD/CAM技术已成为口腔修复学的发展方向之一,但现用于临床的几种可切削陶瓷材料的性能尚不够理想.工业上高强度云母玻璃陶瓷的出现为牙科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研究指出了一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