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供需投资系统及其调控分析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的能源缺乏、能源安全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将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化石能源的逐渐衰竭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能源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各国都将能源发展置于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随着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的迅速上升,中国的能源安全趋势日趋严峻。石油的供应与需求预测是石油生产、开发和规划的基本依据,是能源系统工程的首要任务。研究和制定一个国家的石油发展规划,必需要寻求一个可用的石油供应与需求模型作为研究基础,因而石油供需模型的建立是石油安全的基础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如何根据供需状况对石油进行合理的投资,制定合理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稳定性理论及相关控制理论。   第三章建立了石油的生产模型,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和经济学分析。采用脉冲控制和反馈控制两种控制方法实现对该模型的控制。   第四章将石油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看做石油供需系统中两个互相有耦合关系的系统,建立了石油生产——消费模型。数值模拟显示:不施以任何控制措施很难实现完全的供需平衡。为保证石油的供需平衡,采用改变投资和调整投资与消费自适应相结合两种方式实现了生产对消费的跟踪。   第五章建立了生产部门政策调控下的石油生产——消费受控模型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生产——消费受控模型,并采用改变投资和调整投资与消费自适应相结合两种方式实现了生产对消费的跟踪。通过对不同时期及不同情况下的比较分析,得出生产部门及政府部门在不同时期及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大小。   第六章提出了一种非自治反馈控制方法。根据该方法,研究了以降低石油需求增长率为目标的投资控制器与消费的降低率之间的关系。在投资者投资过热或过冷时,投资改变率分别满足相应的条件。结论表明为了降低石油需求增长率就必须调整生产投资增长率。文中提出的非自治控制方法也适用于非自治超混沌系统的控制。   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了总结和展望。   文中分别从石油生产、石油消费及政府三个不同角度讨论了石油供需平衡中的投资问题,比较分析得出了生产部门及政府部门在不同时期及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大小。为决策者在不同情况下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嵌入式技术在超声检测方面的应用。充分分析了目前主流嵌入式技术的优缺点的情况下,结合当今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便携、可配置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设
主动磁悬浮轴承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将转子悬浮于空间,不需要任何介质而实现承载的非接触式支承装置。我们将其引入了摆式寻北仪,以减小轴系的摩擦,提高寻北精度,这种基于磁悬浮
温室环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滞后的复杂大系统,难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且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干扰,并且其中的过程对象温度与湿度均为强耦合和大滞后过程。简单的单输入单输
随着无线局域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上的业务流量与日俱增,如何保证无线局域网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简单介绍无线局域网和服务质量基本概念后,指出在IEEE 8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示波器在各个学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从事各种电子产品研发、生产、检验的重要工具,也是科学研究和高等院校中应用广泛的通用仪器。目前研制出一种能够满
氧化铝生产方法主要包括烧结法、拜尔法和拜尔烧结联合法。由于我国铝土矿铝硅比低,氧化铝生产主要采用烧结法和联合法。在烧结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溶出过程的作用是将熟料中
物料平衡计算是氧化铝工艺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完成了对其的软件实现。而计算效率是氧化铝物料平衡计算软件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效率的计算不仅是软件品质
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无疑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典型代表,具有资源丰富、清洁无污染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但是太阳能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间断性和不稳定性,由此本文设计了基于光伏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联合的供能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效率高、可利用多种清洁燃料、零污染物排放的高温清洁电池。二者联合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充
转速同步是运动控制中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尤其是多电机分部传动情况下主从电机之间的转速同步,对糊口包装袋生产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糊口包装机电气控制系统中,对电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突飞猛进,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在这些高层、大规模建筑中为满足需要一般都安装了多部电梯。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用电梯群控系统对建筑物内的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