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制造业表现出强烈的空间集聚态势,但并非所有制造业的集聚区都存在良好的规模效益,部分行业过度聚集、效率损失现象已较明显。本文以全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与地区时间序列数据相结合,以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效益的关系作为衡量集聚有效性的动态标准,对典型制造业进行空间集聚程度与集聚效益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就全国总体而言部分制造业空间集聚与集聚效益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并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特征;但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均衡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地区集聚度与集聚效益反而偏离长期均衡关系,出现过度集聚、效益下降趋势;一些集聚程度并不高的地区其制造业集聚效益随着集聚程度的增加而提高的良好表现恰好掩盖了另一些过度集聚地区其制造业集聚效益下降的不良表现,从而使行业整体集聚效益仍表现良好;从过度竞争市场失灵角度寻找造成过度集聚的原因,发现过度集聚的地区普遍存在要素拥挤,投入效率的后弯现象;同时对不同集聚类型的地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集聚发展方法,集聚过度地区一方面通过适应性效率改进,完成生产要素合理再配置,实现全国制造业梯度转移及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使处于衰退期的过度集聚打破效率损失的路径,重新进入再生期;集聚适度型及推进型制造业,构筑了区域制造业空间聚集适度分析与预警模型,为合理指导区域产业聚集、产业转移提供了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