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D-VMD和超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l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处理和运算性能的大幅提升,数字图像因其信息量大、直观等特点成为多媒体信息最常见的一种重要形式。信息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信息安全威胁。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混沌系统的一系列优良特性,实现对数字图像的加密。现有加密方法中,大多是基于低维混沌映射,密钥空间较小;而且只在空域进行加密,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论文以图像加密方法为研究主线,首先分析了混沌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然后通过信号耦合的方法构建八维超混沌系统,最后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变分模态分解(2D-VMD)和超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一方面,在现有混沌系统的基础上,分别在两个相同的混沌系统中加入线性耦合项,实现两个系统的复合,构建一个新的高维超混沌系统。通过对系统的耗散性分析、平衡点分析、Lyapunov指数分析、吸引子相图以及功率谱图的绘制,详细地分析了混沌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通过SP800-22套装对所产生的混沌序列进行随机性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是超混沌的,超混沌系统动力学特性复杂,所产生的混沌序列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另一方面,在“混淆-扩散”的加密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2D-VMD和超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首先通过2D-VMD方法将图像分解成若干个模态;然后将超混沌系统结合明文产生的混沌序列,作为置乱阶段的密钥序列,将原始序列的子序列进行组合,并进行均匀化处理,处理后的序列作为扩散阶段的密钥序列;最后,分别对各模态进行混沌加密。实验验证,生成的密文序列可以通过SP800-22伪随机性测试,对密文进行直方图、信息熵、密钥敏感性、抗差分攻击等测试,证明2D-VM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图像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整体算法具有较大的密钥空间和较高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元话语这一术语是Zellig Harris于1959年提出的,目的是为理解语言使用提供一种方法。后来国内外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把能够表示作者/说话人介入话语来影响受众的模糊语、
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课为例,从课程标准入手,剖析课程目标的结构、关键词、行为动词、行为程度等,初步确定教学的板块,并叙写教学目标,再根据分解后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的细节
为查明7日龄~10日龄仔貉急性死亡的主要病因,无菌采集仔貉的肺脏、脾脏、肝脏及肾脏组织,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观察,初步表明分离
在2006年11月召开的贵州省“两基”攻坚工作总结表彰会上,有关人士介绍,近几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但是部分县普及程度不够稳定,辍学率时有反弹,2005年全省初中在
一、交互式网络教学介绍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教授Badrul H.Khan在1997年将基于Web的教学定义为:基于Web的教学是利用包含WWW各种特性和资源的超媒体教学程序来创造一种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可以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等性质出发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形状不变性进行分析,文中的四种策略——两腰相等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