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社会经济系统稳定与繁荣的前提。新疆的稳定和繁荣必须依靠较强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是个隐患,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在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农产品缺乏弹性,乡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并不可能通过增产保证增收,农民收入无法得到快速稳定增长。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改革的巨大浪潮之中,现代经济的飞跃发展,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都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中国农民又经历了一次解放。而在新疆南疆乡村,由于气候干旱,户口多而耕地少,这里的人民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为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社会,不能仅依靠按户口分配的少量土地及传统的农村经济,而应在传统的经济生活模式基础上充分利用该地区有利的资源,以及剩余劳动力的对外输出,实现南疆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劳务输出,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它的核心是农民民生问题,而农民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和增加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研究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极为必要的。劳务输出是国家和政府为了解决各地区劳动力过剩,促进其就业,以及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提高农牧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政策。劳务输出政策实施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劳务输出地和劳务输入地发生了些许多问题和矛盾,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尤其是在新疆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向内地输出实施的近几年来,这种矛盾更为突出了,而疆内劳务转移缓解了这些矛盾,同时增加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收入,劳动力素质也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得到了提高。莎车县古勒巴格乡作为南疆维吾尔族集中居住的传统农业地区之一,且正处于向城镇化的过渡时期,其劳动力过剩成为了阻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该乡村所处环境中,根据各地资源分配的不同和打工机会的多少,利用更多的就业空间,输出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输入,充分安置待业人口,为实现小康社会,创建新疆和谐农村提供较好的经济基础。要保证稳速提高农民收入、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只能通过农业现代化和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输出和转移来最终实现。本文主要探讨新疆南疆农村之一莎车县古勒巴格乡劳务输出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获得现在古勒巴格乡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以及目前的南疆农村经济发展状态,根据当地的特殊情况,如何充分利用和分配剩余劳动力,取得何种经济效益,对增强该区经济,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社会及各民族共同繁荣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相关研究资料和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对莎车县古勒巴格乡的劳务输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论文由引言、六章内容、后记及参考文献组成。第一章主要写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专门介绍调查点莎车县古勒巴格乡的概况及其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及乡产业结构方面的内容。第三、四章是古勒巴格乡劳务输出的各种因素分析以及劳务输出方式分析。第五、六章介绍劳务输出对古勒巴格乡社会的影响,古勒巴格乡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