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fc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入贯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我国通过税制改革,以具备税收中性性质的增值税全面取代营业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营改增”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面产生的影响,为“营改增”政策提供了新的政策评估视角,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双方面研究“营改增”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影响效应。首先,本文在梳理过往关于营改增和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两条营改增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面的路径。其次,运用2005-2016年沪深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利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以“营改增”政策构造外生变量,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影响。最后,运用多种检验方法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并关注不同性质下“营改增”政策的差异化效应,通过异质性检验进一步判断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营改增”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产生了积极作用。随后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和合理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结果的科学性,本文采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与双重差分方法相结合的计量手段,通过核匹配进行控制组与处理组的更优匹配,论证了本文的主要观点,“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确实产生了促进作用。在此后的异质性分析中,验证了因企业性质、所处区位、主要要素投入的不同,“营改增”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影响的效力和程度存在企业间和区域间的显著差异,“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显著,对非国有企业则不显著;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不具有这种效用;对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促进效应不显著。最后,为了解决遗漏变量可能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测度可观测遗漏变量和不可观测遗漏变量对实证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认为营改增的估计效应不太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为实现“营改增”政策带来的出口提升效应最大化,更好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建立和健全增值税体系,强化进项税额抵扣效应;充分利用出口退税机制,实现跨境服务彻底退税;考虑企业政策敏感性差异,注重税收政策针对性。
其他文献
城市创新是全球的热点话题,交通设施在创新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其大规模建设导致财政负担过载的现实引发诸多争议,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其若能与创新发展目标相适应,则长远来看具有正外部性,能够缓和当前痛点,但现有研究少有涉及轨道交通创新效应的深入讨论。因此,本文以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为核心议题展开研究,通过理论挖掘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创新产出间的内在机制,发展了
学位
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是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发展质量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手段。从要素配置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溢价将资本存量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联系起来;从发展动能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溢价是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直接因素。因此,研究人力资本溢价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上,不同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一个
学位
在中国资源错配现象存在的关键在于政府干预,而“省直管县”改革强化了县级政府的分权程度,会激励政府展开竞争,采取干预行为。因此,在中国改革攻坚的紧要关头,研究“省直管县”改革对地区资源错配的影响,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变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理论研究“省直管县”改革影响地区资源错配的机制,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与地区资源错配的关系。其次,本文通过选取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当下,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其对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容小觑,对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标准作为具体、明晰的文本,在对外贸易中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而国际标准在全球格局重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基于此,本文从国家
学位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成功实现了我国40余年的奇迹般增长,但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的宏观背景下,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遭遇冲击,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发严重。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忽略了要素的合理配置,致使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大部分得益于高资本投入量,而不是先进技术、技术效率及投资效益的改善,经济要素的空
学位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平均气温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各类气象事件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生命健康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危害。多角度、全方位严谨地评价气候变化的影响对政府制定气候适应型政策和个人选择气候适应性行为显得尤为必要,但现有研究缺乏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心理健康影响的证据。由于收入和资源有限,发展中国家心理健康问题要比发达国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出口疲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为了巩固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在向发达经济体市场出口的同时,要挖掘亚非拉等地区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加快向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转型,提升出口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与此同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无
学位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实行以后,市场分割成为了制约地区长期发展的一个因素,短期来看,地方政府能够通过“以邻为壑”的方式保护本地市场,但长期会阻碍我国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不利于我国充分发挥14亿人口的大市场效应。交通是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带动本地的经济活动,也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释放活力,近年来,我国通过交通扶贫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沿线地区的交通也得到了充
学位
全球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危机。不公平的经贸往来使得资源和收益向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则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好的对外贸易意味着环境成本的最小化和福利创造的最大化,因此,为了准确评估贸易开放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综合影响,本文以中国282个主要地级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展开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将生态福利绩效定义为生态资源消耗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效率,并从社会福利和生态消耗两方面构建指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促进实体经济强劲发展,对构建双循环体系至关重要。但是,融资难是企业始终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来说,随着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加剧了经营风险,从银行借贷和从供应链贸易信用借贷都变得愈发困难。这使得在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资金约束压力上升,银行和供应商则鉴于零售商的违约风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