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用保险的供应链融资均衡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促进实体经济强劲发展,对构建双循环体系至关重要。但是,融资难是企业始终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来说,随着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加剧了经营风险,从银行借贷和从供应链贸易信用借贷都变得愈发困难。这使得在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资金约束压力上升,银行和供应商则鉴于零售商的违约风险而采取消极策略,整个供应链系统陷入了负反馈调节。创新融资模式,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而言,尤为重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考虑将信用保险引入供应链融资,银行和供应商在提供贷款前都会要求零售商购买信用保险,否则限制贷款,这将有助于实现供应链融资均衡。那么,在引入信用保险之后,面临资金约束的零售商,在面临银行信贷或贸易融资这两种不同的融资模式时,将如何选择融资策略和确定订货量?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如何制定?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协调决策如何产生?本文基于信用保险理论,建立数理模型,考虑单一周期内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分别进行了无信用保险和考虑信用保险下的供应链融资均衡研究。具体来说,是基于斯塔克伯格模型建立数理模型,在无信用保险时和考虑信用保险时,分别分析了一体化决策下和分散化决策下的供应链贸易信贷融资均衡;紧接着研究了在无信用保险时和考虑信用保险时,一体化决策下和分散化决策下的供应链银行融资均衡;最后,对无信用保险时和考虑信用保险时的供应商最优价格决策、零售商的最优订量决策、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并通过MATLAB对结论进行算例验证。研究发现:(1)在无信用保险时,零售商破产风险处于一定范围时应选择贸易信贷,此时零售商最优订货量最大,且分散化决策下供应商提供的批发价更大,供应链期望利润更高;(2)在考虑信用保险时:一是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在贸易信贷和银行信贷融资时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供应链是一体化决策还是分散化决策;二是供货商最优批发价。在贸易信贷和银行信贷融资时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银行贷款利率和市场价格;三是供应链期望利润。在分散化决策下不存在统一规律,而在一体化决策下,贸易信贷和银行信贷融资时的供应链期望利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银行贷款利率和零售商破产风险;四融资模式选择。在一体化决策下不存在统一规律,而在分散化决策下,零售商融资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保费费率、投保额度、初始资本。综上所述,在无信用保险时,供应链贸易融资模式显著优于银行贷款融资模式,供应链上下游环节整体达到效益最大化,实现供应链融资均衡。而在考虑信用保险时,则不存在融资模式的绝对优势,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贸易融资都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零售商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选择。最后,为实现供应商、零售商、供应链利益最大化,实现供应链融资均衡,关于供应链融资均衡,本文对无信用保险时零售商的融资模式选择,对有信用保险时零售商的订货策略、供应商的批发价策略、供应链的期望利润最大化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深化了资金约束型企业选择融资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了考虑信用保险的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和供应商的价格策略,创造性研究了信用保险、供应链融资和一体化分散化下的供应链均衡之间的动态关系。在现实层面,有助于资金约束型企业更好的选择融资模式,有助于为资金提供方应对风险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供应链上下游的耦合关系,激发供应链系统的综合竞争力,使得供应链整体获得比较竞争优势。
其他文献
劳动力是经济生产中的核心生产要素,其配置效率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和区域层面上还存在较严重的扭曲现象,而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劳动力流通和经济生产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渠道,研究其对改善区域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有利于探究出缓解区域劳动力错配,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新途径和解决办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改善区域劳动力错配的影响作用及
学位
城市创新是全球的热点话题,交通设施在创新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其大规模建设导致财政负担过载的现实引发诸多争议,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其若能与创新发展目标相适应,则长远来看具有正外部性,能够缓和当前痛点,但现有研究少有涉及轨道交通创新效应的深入讨论。因此,本文以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为核心议题展开研究,通过理论挖掘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创新产出间的内在机制,发展了
学位
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是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发展质量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手段。从要素配置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溢价将资本存量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联系起来;从发展动能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溢价是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直接因素。因此,研究人力资本溢价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上,不同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一个
学位
在中国资源错配现象存在的关键在于政府干预,而“省直管县”改革强化了县级政府的分权程度,会激励政府展开竞争,采取干预行为。因此,在中国改革攻坚的紧要关头,研究“省直管县”改革对地区资源错配的影响,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变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理论研究“省直管县”改革影响地区资源错配的机制,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与地区资源错配的关系。其次,本文通过选取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当下,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其对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容小觑,对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标准作为具体、明晰的文本,在对外贸易中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而国际标准在全球格局重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基于此,本文从国家
学位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成功实现了我国40余年的奇迹般增长,但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的宏观背景下,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遭遇冲击,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发严重。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忽略了要素的合理配置,致使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大部分得益于高资本投入量,而不是先进技术、技术效率及投资效益的改善,经济要素的空
学位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平均气温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各类气象事件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生命健康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危害。多角度、全方位严谨地评价气候变化的影响对政府制定气候适应型政策和个人选择气候适应性行为显得尤为必要,但现有研究缺乏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心理健康影响的证据。由于收入和资源有限,发展中国家心理健康问题要比发达国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出口疲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为了巩固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在向发达经济体市场出口的同时,要挖掘亚非拉等地区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加快向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转型,提升出口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与此同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无
学位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实行以后,市场分割成为了制约地区长期发展的一个因素,短期来看,地方政府能够通过“以邻为壑”的方式保护本地市场,但长期会阻碍我国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不利于我国充分发挥14亿人口的大市场效应。交通是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带动本地的经济活动,也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释放活力,近年来,我国通过交通扶贫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沿线地区的交通也得到了充
学位
全球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危机。不公平的经贸往来使得资源和收益向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则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好的对外贸易意味着环境成本的最小化和福利创造的最大化,因此,为了准确评估贸易开放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综合影响,本文以中国282个主要地级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展开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将生态福利绩效定义为生态资源消耗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效率,并从社会福利和生态消耗两方面构建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