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歌剧创作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1987年,诞生了歌剧《原野》。它是根据著名话剧大师曹禺先生的同名话剧《原野》改编而来,由曹禺先生的女儿万方女士编剧,著名曲作家金湘先生作曲。从歌剧的整体分析,此部作品音乐表现方式新颖,大胆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和乐队配置,题材和立意较之前有所拓展,它着力描绘人的心理冲突带来的性格的转变,以此暗示封建社会的黑暗,揭示出在暴戾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农民阶级的悲惨遭遇--他们任何形式的反抗只能是徒劳并永远斗不过统治阶级,这也是歌剧《原野》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剧中女主角金子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很具特点,与话剧《原野》中金子的形象相比,有与之不同的典型性格特征,另外,编剧家和曲作家分别通过各种形式赋予金子极具个性和冲突的性格,使金子这一人物极具审美价值。所以,以歌剧《原野》中金子的形象为出发点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探析金子形象塑造手法之前,首先分析话剧《原野》与歌剧《原野》中金子形象的不同,交待出歌剧《原野》中金子形象分析的必要性。之后,分别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出发来分析金子。对于戏剧形象的分析,侧重于对歌剧剧本的理解,分幕来介绍,将金子在四幕歌剧中的形象作逐一探析,把金子概括为娇悍蛮横、倔强坚强、直爽豪放、善良机智、毫无畏惧、敢作敢当、坚决果断、执着理智、脆弱与坚强并存的戏剧形象。对于金子音乐形象的分析,则是结合《原野》的总谱,分析整个乐队的音乐,并与演唱声部作对比,理解曲作家的创作意图与音乐创作的动机,将金子概括为泼辣尖利又聪明、极具反抗精神、极度渴望爱情的形象。之后,针对金子的主要唱段,提出了“二度创作”的处理意见并分析了金子形象的艺术审美价值,逐一分析金子性格的真实美和悲剧美。通过本文的探析,期望辅助声乐演唱者更好的理解金子这一形象,并对形体表演和演唱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歌剧中这一有标志性的成功的典型作品,感受中国歌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