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共分四章。整体思路上是由人到诗,前两章以写唐代教育为主,后两章以写唐代教育诗为主。 前言是本文立论的逻辑起点。唐代教育存在文人教育和庶民教育两种类型。 第一章是全文的基础,后文所述的唐人教育历程及唐代教育诗均受制于唐代的教育导向。唐代为贯彻“尊儒”的教育政策所采取的“崇圣”和“宗经”的措施利弊兼存。唐代选才方式的特点使自学方式更具有优势。 第二章主要论述唐人的教育历程。本文规避传统教育史着重写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写法,通过对文人及庶民的教育历程的描述和评论,力图接近生活型态的唐代教育,并从此角度论及唐人教育状况对唐人(文人和庶民)文化人格及文学创作的各种影响。综合唐代文人童蒙教育和入仕教育看,在学习过程中,唐人多经过自我教育这个环节,利于张扬个性和激发创造力,有助于文学创作。唐代庶民教育具有通俗性、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 第三章着眼于唐代文人专门创作的用以教育童蒙的训蒙诗。李峤《杂咏诗》、胡曾《咏史诗》是杂咏体训蒙诗,重在教学诗法,兼及助长见识;《古贤集》、赵嘏《读史编年诗》是集事体训蒙诗,重在传授知识,兼及利于写作。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又可助诵经典,训蒙化俗。 第四章则分论了唐诗中的两种具有教育作用的诗歌:家训诗和格言诗。唐代家训诗的创作方式分立象以明理和造象以喻理两种。晚唐格言诗的内容多表达世俗人生哲学,形式上亦是借鉴庶民教育常用的格谚体的表达方式。 结语谈唐人教育历程和教育诗对今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