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教育和教育诗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fis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共分四章。整体思路上是由人到诗,前两章以写唐代教育为主,后两章以写唐代教育诗为主。 前言是本文立论的逻辑起点。唐代教育存在文人教育和庶民教育两种类型。 第一章是全文的基础,后文所述的唐人教育历程及唐代教育诗均受制于唐代的教育导向。唐代为贯彻“尊儒”的教育政策所采取的“崇圣”和“宗经”的措施利弊兼存。唐代选才方式的特点使自学方式更具有优势。 第二章主要论述唐人的教育历程。本文规避传统教育史着重写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写法,通过对文人及庶民的教育历程的描述和评论,力图接近生活型态的唐代教育,并从此角度论及唐人教育状况对唐人(文人和庶民)文化人格及文学创作的各种影响。综合唐代文人童蒙教育和入仕教育看,在学习过程中,唐人多经过自我教育这个环节,利于张扬个性和激发创造力,有助于文学创作。唐代庶民教育具有通俗性、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 第三章着眼于唐代文人专门创作的用以教育童蒙的训蒙诗。李峤《杂咏诗》、胡曾《咏史诗》是杂咏体训蒙诗,重在教学诗法,兼及助长见识;《古贤集》、赵嘏《读史编年诗》是集事体训蒙诗,重在传授知识,兼及利于写作。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又可助诵经典,训蒙化俗。 第四章则分论了唐诗中的两种具有教育作用的诗歌:家训诗和格言诗。唐代家训诗的创作方式分立象以明理和造象以喻理两种。晚唐格言诗的内容多表达世俗人生哲学,形式上亦是借鉴庶民教育常用的格谚体的表达方式。 结语谈唐人教育历程和教育诗对今人的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福利国家观念和儿童人权观念的兴起,儿童自权利的客体被认为是权利的主体。《儿童权利公约》中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被认为是世界各国处理关于儿童的事务所必须遵
<正>中国政府制定的"一路一带"战略是中国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作出的包容性互联互通战略规划。"一带一路"市场空间巨大。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一带一路"覆盖总人口约46亿,GDP
<正>营销策划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似乎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是在行业中待过一段时期都能做,甚至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文字还没写通,思维还没有定型,却也自称是房地产营销策
公益征收征用补偿是一项重要的公民财产保障制度和利益平衡机制。我国学者对公益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相关制度极不完善,导致征收征用补偿之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应用领域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GIS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GIS
农民工是经济和社会双重因素造就的一个底层弱势群体。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成了城市的建设者,对于他们所在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却始终未真正融入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对于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实践类课程的改革已提到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一线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内容,结合不同的形式,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军方在对其PAC-3(爱国者先进能力-3)系统评估时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本文旨在我军同类武器系统评估指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