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癌—卵基因SAS1B在人胃癌和甲状腺癌中表达及生物学意义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eng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AS1B(sperm acrosomal SLLP1 binding protein,SAS1B)是新发现的基因,其表达产物最先在成熟卵细胞表面发现,后来在女性有关的癌症,如子宫癌、卵巢癌中发现有表达。癌症化学疗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它非特异性杀灭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细胞也受累。如果化疗药物仅识别癌细胞,对其特异性杀灭,无疑会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但寻找癌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突破。SAS1B蛋白若仅表达于癌细胞表面,这势必会为癌症治疗提供强有力的靶标,但目前SAS1B基因的功能不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修饰、基因克隆、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染色、蛋白纯化、抗体制备、ELISA等技术对人肿瘤组织、胃癌细胞系、小鼠胚胎及成体组织的SAS1B基因开展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研究,旨在揭示SAS1B基因的生物学意义,为抗癌药物的研制、肿瘤早期诊断以及生殖医学提供翔实依据。(1)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pET-22b-SAS1B原核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细胞,并通过AKTA pure 25蛋白纯化仪和Millipore 10kDa超滤技术制备SAS1B重组蛋白。利用目的蛋白制备兔抗人SAS1B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抗体与SAS1B重组蛋白的反应性;通过ELISA法检测甲状腺癌和胃癌患者血清中SAS1B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和甲状腺癌组织中SAS1B蛋白表达,并对抗体的灵敏性进行了评估。通过检测制备的兔抗人SAS1B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为1:25600以上;胃癌和甲状腺癌的癌组织中SAS1B在癌细胞胞浆和胞膜都有表达,癌旁组织中SAS1B不表达或低表达;胃癌和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SAS1B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检测效果更为明显(P<0.05),ROC曲线显示SAS1B抗体在胃癌和甲状腺癌的诊断中有很好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SAS1B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部分胞浆,而且具有分泌蛋白质的特征,SAS1B血清学检查结果无疑为临床胃癌和甲状腺癌早期筛查提供了更为经济更为便捷的检测方法,同时SAS1B在胃癌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特异表达结果提示SAS1B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靶标。(2)采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构建 pYSY-Cas9--SAS1B-gRNA1-eGFP和pYSY-Cas9-SAS1B1-gRNA2-Puromycin质粒,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PcDNA3.1+/C-(K)-SAS1B过表达质粒。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对胃癌SGC7901细胞进行研究发现,过表达SAS1B基因后通过上调中心体复制激酶Aurora-A的表达和上调Bard1 β的表达(P<0.05),使DNA复制过程包括中心体的复制过程加快,促进细胞增殖。敲除SAS1B基因后下调了 Aurora-A和Bard1 β表达(P<0.05),细胞周期被阻滞于S期,同时诱发胃癌SGC7901细胞死亡。研究结果证实SAS1B基因可作为诊断和治疗胃癌新的特异性靶标,为临床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关键靶点。(3)本研究首先以小鼠SAS1B基因的三个特征性结构域进行引物设计,检测小鼠胚胎SAS1B基因表达,发现在小鼠胚胎中存在SAS1B基因表达。然后遵照q-PCR引物设计原则重新设计SAS1B扩增引物,发现SAS1B基因随小鼠胚胎发育表达量逐渐升高,小鼠胚胎E11.5和E12.5的表达量比E7.5、E8.5、E9.5高(P<0.05),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Bard1基因和Aurora-A激酶表达量也增高(P<0.05),尤其Bard1上升趋势明显。小鼠成体组织中SAS1B基因呈现限制性表达,小鼠肾脏和睾丸中有SAS1B基因表达,但小鼠肝脏、小肠、脾脏和肺脏等组织中均没有检测到SAS1B基因表达产物。研究结果说明SAS1B基因可能是一个新型的组织特异性基因,与细胞增殖过程密切相关,不仅参与生殖细胞和胚胎发育,而且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但在肾脏表达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综上,SAS1B基因是一个新型癌-卵基因,不仅在卵细胞膜上表达,而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又开始表达,但在大多数成体组织中不表达,然而当肿瘤发生时,SAS1B基因重启表达。胃癌和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SAS1B表达特点进一步说明SAS1B蛋白具有分泌特征,可以影响肿瘤微环境。SAS1B基因可通过上调Bard1基因促进中心体扩增激酶Aurora-A表达而加速肿瘤细胞的增殖,敲除SAS1B基因后Bard1基因下调抑制了 Aurora-A表达,细胞周期被阻滞于S期,同时诱发细胞死亡。故SAS1B基因是肿瘤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对胃癌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具有非常好的商业开发价值,也是肿瘤药物开发非常好的靶点,同时SAS1B与生殖医学也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生产受到盐胁迫的威胁,而应对盐胁迫的常规育种技术却存在各种问题,因此,研究耐盐的分子机制将为提高该作物的耐盐性提供重要信息。WRKY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TF)家族之一,参与生长发育、防御调节和应激反应。本研究以花生品种“花育20”为材料,根据花生盐渍胁迫转录组分析,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成员AhWRKY23,利用花粉管注射法将AhWRKY23基因导入花生获得转基因植株,
纤维素酶(Cellulase)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类多组分酶系,包括外切葡聚糖酶(C1酶)、内切葡聚糖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食品、酿造行业、农副产品深加工、饲料、医药、环境保护和化工等领域以及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以鹅源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 & Thom)F67为试验对象,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通过测定C1酶、CX酶、
为了实现对产量过剩的草莓和菠萝的有效利用。本研究以草莓菠萝混合果汁为基质,以果酒酵母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发酵剂对其进行复合发酵。发酵结束后,以未发酵的混合果汁为对照,对获得的草莓菠萝酵素的化学成分、功效酶活力、抗氧化活性和抑菌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混合果汁相比,草莓菠萝酵素的总黄酮含量增加了63%,淀粉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脂肪酶活力分别从0.076±0.005、53.86±1
海洋真菌是海洋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开展我国海洋真菌资源调查和多样性研究,本文对我国部分海域的海洋木生海壳目(Halosphaeriales)真菌进行了检查、分离和保藏,丰富了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为海洋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2007-2008年间,从烟台(海阳、龙口)、青岛(仰口)、日照(万平口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江苏连云港、浙江瑞安、宁波(朱
[目 的]观察术前不同禁饮方案对儿童胃残余容量的影响[方 法]选择年龄2~6岁、ASA分级Ⅰ/Ⅱ级、术前无胃排空障碍、无困难气道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拟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儿60例,将患儿分为2组(n=30):A组(禁饮2小时):术前2小时患儿可饮入清液体(5%葡萄糖注射液1ml/kg)30例,B组(禁饮1小时):术前1小时患儿可饮入清液体(5%葡萄糖注射液1ml/kg)30例。记录患儿一般情况:性别、年
[目的]通过分析胆总管远端腺癌患者术前血清高价铁及CA19-9、CA125、CA15-3、CEA水平,评价上述指标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20年12月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并且病理确诊为胆总管远端腺癌的81名患者,以及同期至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1名体检者。根据临床诊断将81名胆管远端腺癌患者纳入胆总管远端癌组,51名体检者纳
[目的]MiR-301b-3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miRNA,已被证实能作为致癌因子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但miR-301b-3p对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miR-301b-3p对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验证miR-301b-3p与靶基因CYLD、miR-301b-3p与PTEN/MAPK通路的相关性,以期为肺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
[研究背景和目的]金纳米棒可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表面自由电子产生等离子共振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可有效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是一种物理性热疗模式。细胞死亡方式强烈依赖热刺激负荷的大小而表现出从主动程序性死亡(如凋亡、细胞衰老)到被动死亡(如坏死)之间复杂的中间形式或多种死亡方式并存的现象。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金纳米棒可被单抗修饰,并获得肿瘤靶向性,在适当的NIR激光照射下可诱导头颈部癌细胞凋亡。但是
燕麦淀粉与β-葡聚糖的相互作用在燕麦面团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淀粉存在易老化、抗剪切能力差等不足,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超高压处理通过作用于非共价键,从而破坏高分子物质的结构,引起大分子物质改性。为了探讨超高压处理对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的影响及其抑制淀粉老化的机制。本研究以燕麦中提取淀粉为原料,通过添加β-葡聚糖形成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