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数控模拟实时延迟线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时延迟线电路在电子通信系统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功能是为信号提供一定时长的延时,以满足信号在时域或相位等方面的要求。伴随着半导体加工技术的进步,模拟有源结构的实时延迟线电路具有芯片面积小、易集成、结构简单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相控阵雷达的波束形成应用当中,由于模拟实时延迟线电路在带宽、延时精度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用其替代传统相控阵雷达波束形成阵列中的移相器,可以有效地避免“孔径效应”,减小“渡越时间”,提高相控阵雷达系统的通信容量和抗干扰能力,提升雷达性能。随着5G通信时代的到来,研究基于CMOS工艺的具有高延时精度的模拟有源实时延迟线电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立足于“高精度”这一关键指标,设计了应用于波束形成和生物医学成像的高精度数控模拟有源实时延迟线电路。整个电路采用“粗调+细调”的架构,细调模块决定电路的延时精度,粗调模块扩大了电路的延时范围;细调模块和粗调模块内部分别由8个对应的“基本延时单元+路径选择开关”结构级联而成,路径选择开关受数字控制模块调节。3bit数控电路的输入与输出之间采用温度计译码,其输出电平控制电路中各路径选择开关的工作状态,通过调节信号路径中基本延时单元的个数实现对电路延时的控制。数控模块采用标准CMOS逻辑门结构设计,并用高阈值(hvt)晶体管实现,以降低静态功耗。基本延时单元和路径选择开关使用有源电感并联峰化结构负载,以达到拓展带宽的目的,并有效的避免无源电感的使用,降低芯片面积。电路使用40nm CMOS工艺设计,芯片版图核心区域面积约为0.043 mm2。设计的数控模拟有源实时延迟线后仿真结果表明,在TT工艺角下,基本细调延时单元的延时为1.37ps,其工作频段在0.4~1GHz范围,其带内最大群延迟偏差为8.02%,单级增益为0.2d B;粗调基本延时单元的延时为10.65ps,约为细调基本延时单元延时的8倍,满足延迟线电路延时单调且均匀可调的特性要求,单级增益为0.16d B。整体延迟线电路的延迟范围为0~83.2ps,群延迟偏差保持在10%以内,并且在不同的控制信号状态下,电路整体增益大于-7d B,满足幅度方面的需求;电路输入输出匹配良好,S11和S22参数分别小于-22d B和-30d B,电路隔离度很好。所设计的数控模拟实时延迟线电路满足预期指标要求。
其他文献
目前在各大运营商的运维管理系统中,带内(in-band)网管是最为常见的交换机管理方式。交换机之间通过裸光纤进行连接,网管信令和业务数据通过同一条通路经由不同的逻辑VLAN进行传输。如建设期规划不到位或设备数据配置不规范,容易造成设备脱离网管不可控,重则甚至导致广播风暴,设备业务中断。此外,传统的带内网管,对人力的依赖较高,增加了重复劳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基于带外(
在现代处理器设计中,为了缓解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之间的访问速度差距,多层级高速缓存(Cache)被引入到系统中。因此,对于Cache性能的评估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一套解析模型,可以快速评估下游Cache(Downstream Cache)的缺失率。由于该模型不需要对L1级Cache进行时钟精确型仿真,提高了存储子系统解析模型的评估效率。本文提出两种新型的指标参数用于描述
在当今智能制造概念兴起、三维打印技术逐渐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三维打印的成型品质等技术指标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重视。本课题以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FDM)三维打印机为研究对象,针对FDM成型技术的表面成型尺寸精度、粗糙度、效率等方面尚存在的缺陷,以打印机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算法为立足点,着手进行研究与改进。首先,针对FDM型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工作流程,本文讨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用导航计算机是一种兼具数据采集、导航解算与用户交互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可采集陀螺仪、加速度计以及外部辅助导航系统、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导航解算并对外输出导航信息。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FPGA与PC/104的导航计算机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调研了导航计算机的应用背景和现有设计方案,针对应用需求制定了FPGA与PC/104组合的系统架构,选择了合适的芯片方案。2.在数据采集端,选择ZY
当前暴涨的数据流量、海量用户数等需求,对多址接入技术提出了诸多挑战。NOMA技术能够在不同维度实现同一资源内多用户复用,相比传统多址接入技术更适合应用于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本论文中对NOMA技术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SCMA、PD-NOMA、MIMO-NOMA系统的分析研究。对三种系统的基本原理、链路模型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SCMA系统的码本设计和检测原理、PD-N
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产业的现代化,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装配式建筑又面临着监管难的问题。随着BIM技术的深入应用,如何结合BIM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质量监管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出现。本文尝试通过应用BIM及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针对装配式建筑中构件的生产、施工和验收等过程的软件平台,用于实现政府监管层面的信息追溯与质量监管。提出一套推进BIM技术的应用同时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监管的流程与
卫星作为现代军事、民事、航空领域的重要工具得到广泛应用。星载反射面作为星载卫星的重要设备之一用来收集或发射信号。目前星载卫星反射面一般制成抛物面形状,抛物面相较于其它几何构型能够产生强方向性的辐射场。反射面通常由蜂窝夹层板制成。蜂窝夹层板由上蒙皮、下蒙皮以及蜂窝芯层三个部分组成。蜂窝芯层胞元采用六边形蜂窝结构,六边形蜂窝胞元是典型的正泊松比结构,但随着近年来对负泊松比结构的深入研究,负泊松比的优越
近年来,体育训练、肢体运动康复领域对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微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运动生物力学测量以运动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分析人体运动动作为主,还很少与表面肌肉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m,s EMG)相结合,远不能满足体育训练、肢体运动康复领域对运动深层机理进行研究的需求。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开展了下肢运动信号及表面肌电信号同步采集系统的
自主驾驶汽车剥离驾驶环境中最不稳定的人的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安全性、清洁性、舒适性,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主要技术可分为感知、决策、控制三大部分。环境感知作为自主驾驶车辆关键技术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自主车辆环境理解力,保障其行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感知算法严重依赖于强大的设备算力,很少考虑到自主驾驶系统的经济性需求,难以部署到嵌入式平台。同时,城市真实场景中行人、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对于无线接收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射频前端电路位于接收机链路前端,对于整个接收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高性能宽带射频前端电路不仅可以改善接收机整体性能,而且会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因此,基于CMOS工艺设计宽带射频前端电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基于40nm CMOS工艺,研究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0.2-2.5GHz频率范围的宽带射频前端电路。它主要由低噪声放大器、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