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地震作用下设备-结构体系中附属设备破坏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地震作用下附属设备地震响应的研究。本文以十层钢框架结构模型为基础,着重探讨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单个设备不同位置及多个设备相互作用对于设备-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并与建立的楼面反应谱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论证了对设备-结构体系进行耦合作用下动力分析的必要性。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设备-结构体系的动力耦合特性,进行了EL Centro波、Taft波及天津人工波小震、中震及大震作用下,设备在结构层中位置变化及所在楼层变化时对设备-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影响规律,得到:当设备在结构顶层偏心作用时,会引起结构顶部楼层的较大扭转反应,扭转反应使结构柔性边角柱动力响应显著增大,设备进入非线性变形阶段后,设备的刚度退化使得设备偏心对结构的动力反应影响有所减小,而设备的动力反应有所增大;当设备在不同楼层放置时,设备对于其附近楼层的动力反应影响较大。(2)建立了弹性楼面反应谱,基于楼面反应谱对设备的动力反应进行了计算,在经历小震、中震及大震阶段设备及主体结构先后进入了非线性反应阶段,当设备进入非线性反应后,在进行设备动力反应计算时用折减系数考虑设备非线性变形的影响,并对楼面谱法与时程分析法下的设备动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与时程分析法相比,楼面反应谱法结果有差别,时程分析法设备动力计算考虑了设备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其计算结果更为可靠,因此对设备-结构体系进行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分析是必要的。(3)在单设备-结构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当主体结构放置多个设备时,设备间动力相互作用对设备及主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当结构楼层放置多个设备时,设备间的动力相互影响使得结构及设备的动力响应均有所减小,设备与结构连接点的刚度、设备及结构主体的刚度、设备之间的距离及设备所处的楼层位置是影响设备动力相互影响的几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