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共振的直扩信号检测和载频提取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ragoon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内容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3zx0300101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9016、61271180)项目资助。信号的检测和参数估计是正确接收解调信号的基础,是频谱检测管理的前提,是接收系统性能的保障。传统的观点通常认为噪声是有害的,因此大部分信号检测方法都致力于抑制噪声。然而,对噪声的抑制不可避免的会令信号受损。随机共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观点,噪声能够通过随机共振转换成信号能量,从而增强有用信号。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由于采用了扩频技术,功率谱密度较低,通常淹没在强噪声中,因此对直扩信号的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依然比较困难。由于随机共振方法中噪声通过非线性系统对信号起到的增强作用,随机共振在处理强噪声背景下的弱信号检测时有着传统信号检测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共振模型,利用该模型达到直扩信号检测和载频提取的目的。首先,本文介绍了随机共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分析了随机共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郎之万方程为基础,阐述了非线性双稳态随机共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几种随机共振经典理论和常用度量方法,并分析了随机共振系统中各个参数对随机共振性能的影响。其次,将高频直扩信号引入随机共振处理领域,在介绍直接序列扩频的原理和优点的基础上仿真验证了随机共振对直扩调制信号的有效性。针对常规随机共振无法处理高频信号的问题,介绍了调制随机共振和变尺度随机共振两种主要的高频随机共振方法。最后,基于双稳态非线性随机共振模型,提出了改进的随机共振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功率修正模块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功率进行修正,使其满足随机共振条件;集合平均和相关检测应用于随机共振系统以抑制噪声,进一步提高系统信号检测性能;结合调制随机共振和变尺度随机共振解决高频信号的随机共振问题。从原理分析和仿真实验两方面说明验证该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其他文献
对于鱼雷主动自导系统,在浅海环境下混响是其主要的背景干扰。由于海洋混响是由主动系统的声学基阵发射的信号经海洋中的散射体,不平整的海面和海底反射散射的声信号叠加形成的
地震方法技术在危机矿山深边部接替资源勘探中是一种有潜力的新方法技术。地震波传播速度是地震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在寻找石油、煤田等沉积层
温度是确定物质状态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它的测量与控制在国防、军事、科学实验及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光谱(多波长)辐射测温法是一种可同时测量目标真实温度与材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微波成像雷达,通常被安装在飞机或卫星上对地面成像。所成图像尺寸大,数据量高,随着现代合成孔径雷达向着高分辨率、高测绘带、多频段、多极
将己克隆的薄荷(Mentha spicata L.)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synthase,fps)的cDNA插入载体中,构建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植物表达载体pBinARfps。用捕获该质粒的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与烟草k326叶片外植体共培养,并在附加30 mg/LKan的MS+0.1 mg/L IAA+1.5 mg/L BA的培养基上诱导植株分
随着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系统的迅速发展,GPS导航定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现有的导航系统日渐无法满足大幅增长的用户需求。目前已经计划在下一代GPS卫星中增加
成像光谱技术是当今遥感探测常用技术,从20世纪末开始,空间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及其应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新一代的干涉成像光谱技术带来了具有新特点的图像和数据信息。如何根据干涉成像的特点和应用环境,实现对干涉图像数据的处理压缩,解决庞大的图像数据量和相对不足的传输能力之间的矛盾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论文简单的介绍图像压缩的基本理论和干涉图像获取的方法,并分析了干涉图像的特征。
自动调焦、连续变焦是新一代光电跟踪设备的关键技术,为了改善光电跟踪产品的性能,本文对自动调焦、变焦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自动调焦理论与方法,调焦评价函数及算法,调焦窗口
古诗教学,无论是分析意象还是艺术手法,都是为了真正理解诗歌所反映的情感.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其实选入教材的几首同主题诗歌就可拿来比较.基于此,笔者在公开课中尝试通过比较
期刊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仅给当前的网络带来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用户规模和更多样的业务需求,传统的光网络已经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