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吸引性对疼痛共情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疼痛共情的认知神经机制受到普遍关注,而且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很少有研究考虑到面孔吸引性对疼痛共情的影响,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将更有利于了解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因此,本研究通过三个不同手段的实验来研究面孔吸引性对疼痛共情认知神经机制的影响。实验一,采用简单的疼痛等级评定任务,判断在不同面孔吸引性条件下,各种实验条件下疼痛评定等级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选用4*2*2实验设计(图片刺激类型,疼痛类别以及呈现时间),探讨面孔吸引性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面孔刺激来说,吸引性越高,被试对疼痛图片的刺激的评定等级越低,也就是越丑越疼这种趋势,差异显著;同时呈现时间的长短并不会影响这种趋势的出现。实验二,采用ERP技术来考察面孔吸引性对疼痛共情的时程上的影响,ERP实验结果不同的面孔吸引性对早期大脑前部的N1成分产生显著性的影响,这说明面孔吸引性是调控疼痛共情的自下而上的加工;不同的面孔吸引性对晚期的P250-350成分上表现出差异不显著,这又说明面孔吸引性是符合早期评价模型,也就是调控发生在早期的自动的情绪分享阶段,而不是后期的认知调节阶段。实验三,采用fMRI技术来考察面孔吸引性对疼痛共情在神经连接上的影Ⅱ向。实验结果发现,在吸引性的主效应的结果发现,额上回(sFG)和颞上回(SMG)的显著激活。兴趣区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扣带回(ACC)脑区来说,在丑-疼条件下的激活强度最大,而且吸引性越高,激活越弱;对于脑岛而言,丑-疼的条件下,激活强度最大,接着是美-疼条件下,最后再是一般-疼的条件下;对于辅助运动区而言,美-疼的条件下的激活强度最大,而且吸引性越高,激活越强,趋势与ACC的激活正好相反;对于颞上回(sTG)而言,三种条件下,激活强度无差异,而这些都是疼痛矩阵的情感成分。因此,面孔吸引性对疼痛共情的影响主要在于疼痛矩阵的情感成分而不是感觉运动成分。综合实验一二三,可以看出,面孔吸引性对疼痛共情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面孔吸引性越低,被试感受到的疼痛强度更强,同时主要影响阶段可能是在早期情绪分享阶段,另外磁共振阶段又对这个影响在脑定位上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可能是疼痛矩阵中的情感成分反应了这种影响。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类具有意识分类和控制策略的艾滋病性传播模型。讨论了模型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并证明了它们的稳定性结果。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创伤、烧伤、休克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来势凶猛、进展迅速,往往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
1病历介绍1.1 病例患者,男性,18岁。于2006年5月26日在扑救林火过程中火焰烧伤头、面、颈、四肢、背部,伴口鼻内吸入。伤后6h送至当地医院行股静脉切开、补液、抗感染、气管切开
编辑同志:  我的宝宝在出生时头形长得很对称。现在他才5个多月大,头形却长得左右不对称了。我听朋友说,这是因为宝宝长期头朝向一侧睡觉导致的。请问,宝宝为什么会出现睡偏头,怎样防止宝宝出现睡偏头呢?  河北 刘新    刘新读者:  宝宝在出生后,其头颅是左右对称的,但此后宝宝若经常头朝向一侧睡眠,就有可能造成头部变形,即出现“睡偏头”。睡偏头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①婴儿的头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骨质密度
针对低浓度铀废水的修复,实验以合果芋与内生细菌Pseudomonas sp.XNN8和放线菌XNG3构建共生体系,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铀污染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共生体系修复效果优于未定
当前,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肥胖的发生率也持续上升。与青年人的肥胖相比,中老年人的肥胖具有中心性肥胖的突出特点。中心性肥胖是指肥胖者体内的脂肪过多地堆积在腹部的一种状态,又叫做腹部肥胖。腰围是常用来衡量中心性肥胖的指标。中国肥胖工作组的意见是:中国男性的腰围大于或等于85厘米,女性的腰围大于或等于80厘米即为肥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会发生一些生理性的退化,
对一类经典Lotka-Volterra系统中非局部扩散的两种群竞争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将其转化为合作系统,在单稳态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通过构造各种新的上下解,得到了系统的最小波
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质粒,并观察其表达产物对小型猪深度烫伤创面影响。采用 PCR 技术和 DNA 重组技术,从胎肝细胞内将编码人 VEGF 的 cDNA 序列克隆至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