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河道变化的植被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区水资源控制着荒漠河岸林的分布格局,荒漠河岸林构成了干旱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河流漫溢对植被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起到决定性作用,河流补给的地下水起着维系植被生长和复壮的作用。量化干旱区河岸植被格局对河道演变的响应及影像模拟将与小尺度微观上的研究交相辉映,进一步推动环境演变、生态恢复的研究。   本文以塔里本河干流区作为研究区,以河道决定植被格局为主线,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从河道变化和植被格局研究入手,分析了近五十年河道和植被格局的变化,通过河道无变化区和有变化区,确定模拟实验区。植被格局方面区域尺度上分析了50年的植被变化,时间序列的格局变化,并在上中下游调查了垂直于河道的地面覆盖度;第二步分析了地面植被光谱的可分性,作为遥感模拟的先验参数;第三部分在数据准备充分的基础上,构建了塔里木河基于土地覆被LULC的影像数值模拟和植被空间生长模型,从现象和机理上描述了塔里木河植被格局与水的关系。   河道提取部分表明近五十年来河道变化可以分为无变化,围绕主干道往复摆动和断流三类。上游河段变化小或无变化,中游河段河道往复摆动,但没有大的改道,下游70年代初断流近30年。50年来植被变化总体趋势是向河道紧缩,其中上游向主干道紧缩,中游南岸退化,下游植被破碎化向河道集中。分布形态上游和下游成带状分布,中游片状分布。塔里木河AVHRR时间序列的半方差分析与土地利用的结果一致,植被形态破碎化,连通性降低。   垂直于河道和沿河道的覆盖度调查表明覆盖度在垂直于河道一定范围内的分布有随机性,上游和中游上半段植被茂密,覆盖度高;中游植被地下水位高,但并不是离河越近,覆盖度越高。下游覆盖度垂直于河道总体上是降低的趋势,且覆盖度很低,平均5%左右。   根据荒漠河岸林与河道空间关系和分布特点,结合土地覆被图,覆盖度,光谱数据,提出Interval=LULC-Inner-Change-Simulation algorithm(ILICS)模型算法,ILICS图像模拟是在空间位置固定的情况下,随时间变化的覆盖度变化,用塔里木河下游的两景影像与模拟的各个覆盖度的反射率做相关分析,相关性最高的覆盖度则代表了影像的平均覆盖度和特征覆盖度。结果表明两期数据1991年8月18号和1999年10月19号模拟的林地覆盖度均为10%。   基于塔里木河河岸植被沿河道随机分布的特点,采用蒙特卡罗模型模拟胡杨的生长状况。并对中游的覆盖度图像现状作了模拟,在模拟的统计平均值与实际统计覆盖度较好的情况下,对本研究区植被空间生长进行模拟,并用实际影像的覆盖度与模拟覆盖度比较,结果发现模拟的覆盖度增长快于实际情况。植被衰减模型基于垂直于河道和沿河道的梯度及时间建立衰减方程,对下游衰减过程进行模拟,并用实测的覆盖度验证结果。
其他文献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的作用,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以及调节城市生态
学位
地面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由卫星成像、数据传输等过程所引起的图像失真,以获得能够真实表现地物和满足遥感应用需求的数据产品。本论文注意到了成像过程诸多因素对最终成像
在当今国际化合作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人文、安全等领域全力推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边疆区域经济合作开发是推动边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故沿边口岸城市
随着新媒体传播的迅速发展,电视及其它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发展趋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纷纷拓展多种传播途径与平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迈进。各电视频道除完成日常节
古村落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我国
相比于通用地理信息系统,煤矿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相对落后,空间数据仍然以文件的方式存储,在“数字煤矿”的发展进程中,其带来的问题愈发尖锐,如无法实现海量数据共享,难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森林和水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今森林水文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石质山区作为华北平原的主要补给区,其水量和水化学特征变化影响重大。同时,山
期刊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水文响应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水科学研究的热点,而水文模型则是实现这一研究的有力工具。鄱阳湖流域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江西省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