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具有新颖性、模糊性、含蓄性、外显性、矛盾性和发散性等,它是人类高级认知发展的象征。人类的认知具有超越已有知识经验、生成新知识的能力,这种生成过程可以用严格的实验加以研究。根据以往大量研究表明,对于创造性脑机制的研究涉及到了很多方面,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技术、材料等,不断探索创造性在大脑中的加工表现,哪些脑机制与创造性是联系和影响的。首先,创造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索创造性的脑机制,前提需要把创造性“提纯”,哪些过程真正是创造性发生和产生的过程,如果混杂了其它认知过程,那么得出的结果往往会不一致甚至有出入;其次,有关创造性脑机制的研究,更多的研究者关注的是创造性的新颖性,因为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蕴含在顿悟、定势转移和远距离联想等思维活动的过程中。但是由于没有把新颖性从整个思维过程中分离出来,它“在什么时候在大脑的什么位置产生”仍然是个谜。实验一采用简单组合图形作为想像的材料和对象,通过指导语引发两种认知加工:创造想像和再造想像,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脑电技术(ERP)记录和分析两者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为深入揭示创造性中新颖性产生的脑机制提供直接的脑电证据。实验一主要发现创造想像与再造想像的差异波有一个明显的差异波幅P520-550ms,偶极子溯源分析此波幅主要激活大脑额叶部位。实验二采用汉字和起“催化”作用的情景照片作为实验材料探讨汉字新语义产生的脑机制。记录并分析了语义产生过程中高时间分辨率的ERPs并进行偶极子溯源分析,因此能更精确地研究不同过程激活的时间进程和大脑定位,能为揭示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颖性产生的脑机制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实验二主要发现新语义与原语义的差异波有一个明显的波峰P445ms,且主要激活额叶下回。本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中新颖性产生的时刻在刺激呈现之后的400-500ms左右,且大脑的额叶部位与新颖性产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