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金属离子配体Si/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及环境友好性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各种储能系统中。然而,目前商业化的LIBs负极材料主要以石墨为主,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 mAh g-1,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开发高能量密度的新型负极材料来取代石墨,对于LIBs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硅(Si)因具备极高的理论容量(约为4200 mAh g-1)、合适的电极电位(<0.5V,vs.Li/Li+)以及储量丰富等优点,有望取代石墨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Si作为负极材料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一方面,脱嵌锂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300%),导致表面连续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造成巨大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并且多次循环后,颗粒会剧烈粉碎脱离集流体而失去电接触;另一方面,Si自身较低的电导率,不利于脱嵌锂过程的快速进行,极大地阻碍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实际应用。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各种方法的尝试,发现硅碳复合能有效的缓解硅的体积膨胀,提高材料整体导电性,增加LIBs的循环寿命。但是单纯的碳包覆无法保持LIBs在大电流密度下的长期循环稳定性,因此合理设计Si/C纳米结构对于电极的完整性和锂离子与电子在电极/电解质界面之间以及活性材料内的快速转移也至关重要。本文创新性的以金属离子为配体实现了对Si/C纳米结构的合理设计,成功制备出具有高导电稳定基底的分层花状结构和高库伦效率的导电网络球形结构,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金属离子高配位结合的反应机理。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三维分层Si@NiO@N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利用设计的L-赖氨酸反应体系,在Si纳米颗粒表面原位生长出层状的Ni(OH)2,成功制备具有高导电稳定基底的分层花状Si@NiO@Ni/C(700-PDA)结构。此外,探究了 L-赖氨酸反应体系中Si纳米颗粒与Ni2+离子结合的反应机理,以及对Si@NiO,Si@NiO@Ni/C(700-glucose)和 Si@NiO@Ni/C(700-PDA)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i@NiO@Ni/C(700-PDA)电极在0.5 A g-1下的初始充电/放电容量可高达1758.9/1045.3 mAh g-1,初始库仑效率(ICE)为59.4%,循环300圈后能显示出1265.5 mAh g-1的高可逆比容量,并具有出色的倍率性能(0.2、0.5、1、2、3 A g-1时分别为982.2、876.1、766.6、645.8、572 mAh g-1),显示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球形Si/carbon gel@void@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对L-赖氨酸反应体系进行改进(加入柠檬酸盐),加强Fe3+离子配体的络合作用,成功制备出一种以碳材料为骨架的导电网络球形Si/carbon gel@void@C结构。对改进的反应体系进行探讨,进一步论证了L-赖酸的必要性。此外,比较了 Si/carbon gel@Fe3O4@C与Si/carbongel@void@C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i/carbon gel@void@C 电极在 0.5 A g-1下能展示出 1828.8/1508.3 mAh g-1 的高初始充电/放电容量,初始库仑效率(ICE)高达82.47%,经过300圈循环后依然可以保持1201.3 mAh g-1的高可逆比容量。此外,Si/carbon gel@void@C电极凭借良好的导电网络结构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0.2、0.5、1、2、3 A g-1 时分别为 947.1、850.2、785.7、576.7、407.5 mAh g-1),总体电化学性能优于 Si/carbon gel@Fe3O4@C。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监测、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健康领域中的新挑战不断出现,对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分析方法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生物传感器作为21世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在线连续监测等特点,使其在近几十年获得蓬勃而迅速的发展。然而,传统的传感分析通常是使用一种传感器特异性识别一个靶标物,因此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开发不同靶标特异性响应的传感器。为了应对这一问题,
多功能滑油冲洗机是清洗发动机及其附件的高压冲洗装置。设备依靠电机油泵供给高压油,溢流阀调节系统压力,伺服比例阀控制流量,在喷嘴前端憋出高压液柱对工件进行清洗。通过
南疆红枣黑斑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阻碍了枣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众多学者对该病害的防治主要从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性质方面展开,从分子水平方面鲜有报道。因此,本文尝试探究并分析红枣在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renata)诱导后转录组水平下的差异变化,挖掘与红枣黑斑病抗性相关的功能基因,从分子角度探究红枣果实中关键基因的调控,为该病害的防治奠定分子理论基础。1
微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通常把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其主要来源于塑料制造业中泄露的原料、由大型塑料通过
变体飞机可以根据外界飞行环境实时改变自身气动布局,使其在飞行全过程中保持最优飞行性能,是未来飞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当变体飞机机翼形状发生变化时,要求蒙皮也随之变
近年来,工业源排放大量含有二氧化硫(SO_2)和一氧化碳(CO)的废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另一方面,CO是一种重要的C1化工原料,发展高效的CO高效转化技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绿色化学的典型代表,离子液体(ILs)具有可设计性、低挥发性、出色的溶剂能力等独特性质,有望作为捕集SO_2和CO等气体的高效吸收剂。然而,目前离子液体吸收SO_2和CO仍然存在两大问题有待解决:1、C
随着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柔性甚至可折叠的高性能储能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柔性超级电容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高的充放电效率和高的能量密度等优点,
桉树是我国南方速生丰产林的战略性用材树种,随着近些年大规模的种植,高强度掠夺式的经营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水域环境和土壤肥力等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随之可能带来的土壤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不连续、不稳定的特性,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急需开发配套的大规模储能技术。锌空气液流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势,是最
γ-TiAl合金以其密度低、抗氧化性能好、比强度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在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γ-TiAl合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