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铝酸盐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

来源 :石家庄铁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c_0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陆地资源己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发展需求,人类的发展战略正向广阔的海洋领域挺进。其中在海洋土木工程和港湾土木工程中有许多水下工程。传统的以普硅水泥为基础的水下封底材料存在着易离析分层的缺陷,因此开发出一种符合现代水下快硬、高强型封底浇筑材料已势在必行。通过对普通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二水石膏三元胶凝体系和高抗蚀铝酸盐水泥体系进行系统的水下试验研究,旨在为制备快硬、早强、易于施工的水下材料提供依据。首先确定了掺加水下抗分散剂和控制凝结时间,寻找最佳浇筑时间的两种制备手段;其次通过掺水下抗分散剂、可再分散乳胶、缓凝剂等外加剂,研究了水下抗分散剂、可再分散乳胶粉、缓凝剂对铝酸盐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不同浇筑时间对铝酸盐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主要测试了水下铝酸盐水泥基材料的凝结时间、流动性、抗分散性以及力学性能,最后采用X-衍射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水化产物的组成和形貌予以了测试。研究表明:(1)缓凝剂可以有效控制铝酸盐水泥基材料的凝结时间。酒石酸和葡萄糖酸钠双掺可以有效的解决三元体系铝酸盐水泥基材料30 min流动度损失过快的问题,葡萄糖酸钠的掺入会使高抗蚀铝酸盐水泥基材料在养护中丧失胶结能力。(2)水下抗分散剂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掺入会对空气成型的试块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浆体流动度,但会提高浆体抗分散能力。水下抗分散剂提高铝酸盐水泥基材料抗分散能力强于可再分散乳胶粉,但其对试块成型的力学性能产生更多不利影响。(3)铝酸盐水泥基材料的水下成型试块强度,随着水下抗分散剂或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水胶比为0.3时,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为0.2%时,力学性能和抗分散性能最佳;水胶比为0.3时,三元体系铝酸盐水泥基材料水下抗分散剂最佳掺量为1.0%,高抗蚀铝酸盐水泥基材料最佳掺量为0.8%。(4)当铝酸盐水泥基材料初凝时间控制在3 h左右时,掺加水下抗分散剂的铝酸盐水泥基材料最佳浇筑时间为搅拌完成立刻浇筑,而掺加可再分散乳胶粉的铝酸盐水泥基净浆和砂浆材料最佳浇筑时间为90 min,掺加可再分散乳胶粉的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材料最佳浇筑时间为60 min。(5)保坍剂可有效的将最佳浇筑时间延后,并小幅度的提高水下成型试块抗压强度及水陆强度比。
其他文献
背景: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单股负链不分节段RNA(-ssRNA)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是禽类烈性传染病新城疫的重要致病因子。新城疫(Newcas
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生长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ora)是一种极为耐盐的禾本科植物,研究其耐盐机理对改良农作物抗逆
黏菌是介于真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一个特殊类群,它在繁殖体阶段和营养体阶段分别与真菌和原生动物类似。为了丰富对广东乃至我国热带和亚热带黏菌物种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随着量子理论研究的不停推进,越来越多的量子技术正在被应用到电子、通信等领域之中。而处于当今信息技术前沿的“光-物质作用”研究,即量子电磁耦合问题,是目前实现量子态控
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低维有机/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是构筑高性能纳米器件的理想材料体系,同时其光电器件又是新一代光电技术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优化器件表界面结构(
作为一个典型的s-p金属硫化物,SnS2是由地产丰富、无毒、环保的S元素和Sn元素组成的,鉴于SnS2具有显著的优势,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超导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宏观量子现象
矿区开采过程中,开挖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从而引起渗流发生变化。渗流造成矿区积水不仅影响工程进展,而且矿区内爆破等动力荷载较频繁,对渗流的影响将更加强烈。本文结合常德
目的 本研究针对临床脊柱手术过程中探查脊神经及脊髓等操作因术野不清可能导致其损伤甚至切断的危险,所以手术野的暴露及减少出血维持术野清晰度成为至关重要的措施。为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比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在脊柱手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研究,试图探索右美托咪定辅助降压措施在该类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选择理想的控制性低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01~2019.10在我院择期行脊柱外科手术并实
由于传统的溶剂型干法涂层及PA6湿法涂层整理后的商标织物数码喷墨打印时容易出现吸墨速干性能差、图案不清晰、耐摩擦色牢度低等问题,难以推广应用。而数码喷印用水性墨水主
“慧眼”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Insight-HXMT)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利用上世纪90年代由李惕碚和吴枚提出的直接解调方法自主研发的第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