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受体PGLYRP2相互作用蛋白网络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肽聚糖识别蛋白2(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2,PGLYRP2)已被证实是一种肝癌相关的抗肿瘤标志物,可通过招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诱导趋化因子而实现肿瘤微环境的重塑,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蛋白质谱技术,得到了PGLYRP2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并对其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进一步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对相互作用蛋白进行验证,筛选得到与PGLYRP2蛋白互作的一系列具有DEAD-box保守模序的RNA解螺旋酶家族成员、富含精氨酸/丝氨酸的prem RNA剪接因子和RNA外切体复合物成员。DEAD-box家族成员构成了人体中最大的RNA解螺旋酶家族,可通过ATP依赖性发挥解旋酶功能。DDX3X蛋白是DEAD-box家族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成员,可参与调控机体早期胚胎发育、压力应激响应、癌症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事件,其中与肿瘤的关系颇有争议。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显示PGLYRP2蛋白与DDX3X蛋白发挥RNA解螺旋酶功能的结构域存在明确的相互作用,提示PGLYRP2蛋白可能通过相互作用来调控DDX3X蛋白的解旋酶功能;此外,本研究利用蛋白预测工具分别对PGLYRP2蛋白与DDX3X蛋白进行了固有无序蛋白(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s,IDRs)预测,发现PGLYRP2与DDX3X蛋白均存在IDR。由于DDX3X蛋白通过IDR以相分离的方式建立起动态信号网络,参与了一系列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因此我们推测PGLYRP2蛋白可能通过DDX3X-IDR介导的相分离实现对机体的免疫应答调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湖北省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物依从性态度评定量表》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行为问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人类的繁衍生息,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蛋白质是由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称为蛋白质序列。通过对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这对于分析蛋白质功能和药物设计等应用至关重要,因为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空间结构,并且蛋白质的生化性质及其功能等都与蛋白质序列密切相关,所以蛋白质序列分析是蛋白质结
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SCs)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和便捷式电子设备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企业的广泛兴趣。但是由
目的: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R)是参与痛风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酶,是开发抗痛风药物的重要靶标。研究表明,黄嘌呤氧化酶与痛风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
背景生发基质出血(GMH),定义为不成熟脑组织室管膜下区或脑室周围生发基质出血,是新生儿最常见、最危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研究表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文本选自《蒙古帝国的日常生活》一书的第五章节。该书主要描述了蒙古民众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饮食、建筑、宗教等;译者所选的第五章节
针对传统波浪能发电装置普遍存在捕获基点波动、能量转化环节多、捕获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倒挂式波浪能发电系统,将波浪能发电装置倒挂在风机塔架平台,稳定捕获基点,采用浮子将波浪轴向运动能量,高效转化为直线发电机电能输出,经机侧变流器反电磁力调控,确保浮子轴向运动谐振,捕获最大能量。本文主要从倒挂式波浪能发电系统的结构设计、模型构建、性能分析、控制策略和仿真实验等方面开展研究。结合日照海况(波高为0.6m
研究背景: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病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CVD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
在现代战争中,弹载复合体制雷达系统可以引导导弹更加精确地打击敌方目标,同时,敌方干扰机会产生各种干扰影响弹载复合体制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随着近年来干扰机技术的发展,有源压制类干扰和有源欺骗类干扰对弹载复合体制雷达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对有源干扰进行识别,以确保弹载复合体制雷达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本文充分利用合作雷达提供的先验信息,融合宽带接收机和雷达窄带接收机的数据,研究了有源干扰的识别
目的:通过描述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患者病情发展特征和病程中细胞因子随发病日数的变化规律,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细胞因子在DMLT病情发展中的作用,为探索该病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