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性脑病(HE)是一种潜在的、可逆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包括认知缺陷、心理焦虑、伴扑翼样震颤的意识错乱、昏睡、谵妄、昏迷,常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高碳酸血症失代偿导致的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HE机械通气支持的黄金策略。机械通气要保证有效肺泡通气量,使Pa CO2逐渐下降到缓解期水平,以避免Pa CO2下降过快而导致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目前尚无法精确监测Pa CO2下降趋势,且当前呼吸机参数设置策略无法准确控制Pa CO2下降速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PETCO2)可以作为动脉血气分析的良好替代品,能够无创持续进行,健康人中PETCO2与Pa CO2相关性很好,但在有创机械通气时相关性如何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观察HE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Pa CO2与PETCO2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机械通气早期PETCO2下降趋势,并试图探索以PETCO2为目标导向的呼吸机参数设置新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前瞻观察性研究,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AECOPD合并HE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每例患者根据诊疗需要评估动脉血气时,同一时间检测PETCO2,待数值稳定后,记录PETCO2数据,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2所有HE患者气管插管成功后,立即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监测PETCO2,每间隔2分钟记录一次数据,持续观察其下降趋势,直到达稳态(观察20分钟波动幅度小于±2mm Hg)。3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24-36小时后,患者处于完全控制通气,PETCO2处于稳态。调整呼吸频率,使目标分钟通气量从初始值逐渐降至4L/分,再逐渐升至10L/分,再逐渐降至初始呼吸频率设置,观察PETCO2和分钟通气量之间相关性。结果:1共有24例患者70组数据纳入分析,在未区分呼吸机模式情况下,PETCO2和Pa CO2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9,直线回归方程Y=14.376+0.799x(Y:Pa CO2;x:PETCO2)。不同呼吸机模式情况下,仅辅助/控制通气(A/C)模式下二者不具相关性(r=-0.016,P=0.980),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自主通气(SPONT)模式下,二者均具有正相关性,但SPONT模式下相关性相对较弱(相关系数r=0.738,P<0.001)。氧合指数<200mm Hg时,相关系数r=0.765,P<0.001;氧合指数≥200时相关系数r=0.759,P<0.001。2共有9例患者在呼吸机治疗早期进行了连续PETCO2监测,呼吸机治疗开始后,PETCO2迅速下降,达稳态时间20-60分钟,且PETCO2初始值越高,达稳态所需时间越长,但多在1小时内趋于稳定。每位患者PETCO2下降趋势均符合回归方程Y=PETCO2初+b1x+b2x2(x表示时间,单位:分钟)。3共对12例患者进行了分析,获得58组数据,每次调整呼吸频率后约1-2分钟,PETCO2即稳定。呼吸稳定的情况下,PETCO2与分钟通气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60,回归方程Y=66.82-3.06 x(Y:PETCO2;x:分钟通气量)。结论:PETCO2与Pa CO2相关性较好,能够预测呼吸机治疗早期Pa CO2的下降趋势,为防止过度通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