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辐射源分类识别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puco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种新型复杂体制雷达的出现和电磁脉冲环境的日益复杂,仅仅采用典型特征数据库查找的雷达信号识别方法,已经很难准确、实时和高效地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存在。在高噪声、电磁信号重叠的环境下,雷达辐射源的识别成为了雷达对抗领域中亟待发展的关键技术——快速有效地将各部雷达辐射源信号型号从复杂电磁环境下识别出来,将为后续截获敌方雷达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雷达干扰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主要基于“低观测维度”、“低时频分辨力”的复杂电磁脉冲信号环境,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雷达辐射源识别问题展开研究。  文章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1)首先基于辐射源电磁环境模型,对几种典型的脉内辐射源调制信号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雷达辐射源识别系统接收处理信号的参数提取和辐射源发射机中几种典型的特征参数及参数提取,并对比分析了常用的基于脉内特征的辐射源分类识别方法,评价它们的准确性、实时分辨和抗噪声能力。  (2)针对未知雷达辐射源的信号分选和识别,本文对无监督学习算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两类聚类算法、两类神经网络、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等,本文从时间复杂度,样本缺失条件下识别率、数据降维方面,对算法的性能、参数选择、适用场景进行仿真分析和讨论。  (3)随着雷达辐射源的数量增加和多参数随机捷变、跳变等调制方式的新体制雷达的大量部署,辐射源的有效电磁信号被严重污染,传统的分选算法无法利用有效的信号规律进行特征向量参数提取,导致传统依靠单一维度参数向量进行特征提取和个体识别算法已经不能实现工程需求,为此本文深入研究基于深度波尔兹曼机(DBM)算法,提出适应雷达辐射源识别的网络结构。该方法适用于少量观测数据下的大量时域频域交叠信号的快速分选,即使在信噪比较低情况下也能取得良好的识别效果。  (4)最后针对多部信号参数缺失的雷达辐射源脉冲序列混叠信号流,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雷达辐射源分类识别方法,根据信号的上下文相关性,在线学习电磁环境中的信号高维特征,并经过BLSTM-DRNN网络分类器分类输出结果。仿真实验表明,在一定信噪比下,利用BLSTM-DRNN算法识别后,系统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并且在经过模型参数训练过程后,模型在对辐射源信号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上有很大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降噪技术不断提高,目标辐射噪声声源级在不断降低。研究发现目标辐射噪声含有丰富低频线谱成分,由于不能直接从阵元拾取数据得到线谱位置。一般方位估计方法和时延估计方法
如何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学习规律并将此规律应用于后续数据的处理是机器学习中的经典难题。在传统的监督学习算法中,学习器需要对大量的有标记数据进行学习,从而建立模型来对无
随着数字通信、多媒体音视频技术的高速发展,高保真扬声器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高保真扬声器的关键指标之一是较小的失真度。在实际应用中,激励信号的幅度过大或频率过低都会导
传统超声衍射时差技术(TOFD)进行缺陷检测时存在无法定位缺陷横向位置、无法检出横向裂纹、无法检测角接、管接、插接焊缝和薄工件等问题。超声相控阵技术通过改变声束偏转角
在信息化战争形态逐渐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变的过程中,无人水下航行器(UUV)作为网络中心战的节点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海军的重点关注,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关键技术也逐渐成
随着声场理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突显出水声技术与水声物理、信号处理以及海洋环境三者的紧密关系,同时研究趋势逐步转向精细干涉条纹结构的研究与利用。本文基于以上
靶场测控的主要作用是为靶场坐标系统的建立和联网提供准确的坐标、为武器系统试验快速的标定方位角、为靶场测试系统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它在靶场试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遥测数据能够反映飞行器内部主要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但干扰和误码的存在使地面测量站得到的遥测信号可信性降低,需要对测得的遥测数据进行处理。  论文研究了遥测多站数据
在无线通讯系统中,任何信息的传递都是需要经过电磁波进行。然而无线系统的接入点不可避免地会接收到来自多个节点的电磁波信号,从而造成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的叠加,这就是干扰产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一项十分有潜力的技术,可利用廉价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同时提供照明以及高速数据传输。由于其安全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