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研究表明对死亡不可避免性的认识使人类产生死亡焦虑,并且为了降低该焦虑,人们倾向于抑制自我有关信息的加工。静息状态的大脑神经活动和自我相关任务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较高相似性,可以反映内在自我。实验一中通过收集启动任务前和分心任务后静息态脑电的数据来探讨死亡凸显对内在自我的影响,结果发现分心任务后死亡启动组被试在theta频段、alpha1频段,alpha2频段,beta1频段,beta2频段和gamma频段与控制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我们由此推论死亡凸显不会影响内在自我。为了探索死亡凸显对外在自我的影响,我们选取了自我姓名作为实验材料。自我姓名具有日常生活中曝光率高、不受通道限制,社会适应价值高等特点,并且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加工的影响还尚未可知。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加工过程中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实验中被试被随机分配到死亡启动组、消极启动组或中性启动组。完成启动任务、操作性检验任务和分心任务后,在记录ERP数据的同时,被试需要完成以自我姓名、朋友姓名、名人姓名或空白作为T2的注意瞬脱任务。T1为向左或向右的箭头图片,实验有240个试次,每一个试次包括22张图片(20张三字图片,T1和T2)和两个问题,被试的任务是在22张图片呈现结束后,判断T1和T2的内容。研究结果发现,自我姓名的正确率显著大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正确率,并且自我姓名的P300波幅显著高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P300波幅,即自我姓名出现了显著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同时,死亡启动后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消极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而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在三个启动组间差异不显著。P300可以反映认知阶段注意资源的多少,结果表明死亡凸显使自我姓名加工的注意资源减少。综合实验一实验二的结果,我们从大脑神经活动层面得出死亡凸显不会影响内在自我,但会抑制外在自我--自我姓名的加工,并且这一影响在注意阶段就已经发生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