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世纪20年代,美国医学界发现医学教育中存在着偏向和危机:随着医学知识以及相关各类学科知识的迅速增长,学生处于超负荷学习,为忙于记忆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实践的学习;另一方面,传统以教材为基础、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而护理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领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1969年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创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自此,PBL在欧洲、美国、东南亚、日本、香港和台湾地区得到应用和进一步发展。有不少学者指出PBL拥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一些优越性,但是关于其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批判思维能力的影响仍然褒贬不一,而其中的批判思维能力被认为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由此可见PBL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试验的进一步明确。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虽然已经开始有关教学改革的尝试,但是在校护理课程中应用PBL的研究比较少见。而且在国内尚未发现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PBL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在护理本科学生腹部外科护理教学中实施PBL教学,以明确PBL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影响,并从学生的角度全面深入了解PBL,为今后的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目的评价PBL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批判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并了解学生对PBL的评价。方法采用类试验性研究。复旦大学护理学院04级本科生为对照组,05级本科生为试验组。试验前先获取知情同意,并进行基线测量,包括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相关基础课成绩和批判思维能力。在为期两个月的腹部外科护理教学中,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试验组进行PBL教学。其中PBL教学包括4个教案,每个教案分两到三次完成。教学结束后对两组进行传统考卷、临床情境考卷测量,并再次用中文版本批判思维能力量表(CCTDI)进行批判思维能力的测量,同时用PBL评价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法了解试验组学生对PBL教学的评价。结果1.基线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相关基础课成绩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差异。2.教学后(1)学生成绩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传统考试和临床情境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2)批判思维能力比较①对照组:传统教学后04级本科生的开放思想和认知成熟度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PBL教学后05级本科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除分析能力基本不变,其他所有条目得分提高,但未出现统计学上的差异;③试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后试验组的开放思想和认知成熟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组学生对PBL的评价①在PBL评价量表中,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分最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分最低。②访谈结果: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和深入学习,但是构建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导学习能力得以加强;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结论1.相对于传统教学,PBL更有利于学生认知成熟度的发展;2.相对于传统教学,PBL更有利于学生开放思想的发展;3.PBL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导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深入学习,但是容易造成所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不过因为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过紧,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可能直接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于PBL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仍需持谨慎态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