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对以西方战争及战后和约为分期标准的国际体系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分期方法具有“西方中心”和“强权中心”的显著特点。作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西方国际关系史观中意义重大,因而对其进行重新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视角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进行重新审视,通过梳理和阐释欧洲列强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及其与殖民地等边缘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揭示并打破西方中心视角。根据欧洲列强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其在海外扩张的政治经济矛盾,本文主要论述了两条政治经济脉络。其一,欧洲大陆反封建进程。伴随资本主义发展,工商崛起国家同传统封建国家展开对决,开启了反封建进程。此后,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争取政治权利,削弱封建势力;东欧国家则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以商业资本为主的资产阶级还不具备彻底消除封建势力的能力,在欧洲封建势力联合绞杀下,欧洲一度重回封建保守的怀抱。其二,欧陆矛盾向海外矛盾转移的殖民化进程。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西欧国家积极投身于海外殖民,其中法国开启了陆海两线争霸,英国则通过对欧洲大陆的平衡作用制衡法国,从而打击法国海上扩张,英法之间的海上矛盾逐渐成为欧洲主要政治经济矛盾。之后,维也纳会议所创立的协调机制将欧洲对立情绪和冲突状态进一步输出到了外围,形成了一个“陆地和海洋空间对立”的“中心-边缘”结构。根据上述两条政治经济脉络的变化,本文将传统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划分为起源、成型、转型、再平衡和终结五个阶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威斯特伐利亚传统”对国际关系研究的束缚和“强者逻辑”对现今国际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