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体与忏悔 ——福柯对忏悔实践的诠释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从福柯对忏悔实践的诠释入手来分析福柯所关注的现代主体如何进入真理游戏,以揭示现代主体所处的科学理性困境,进而阐释福柯所构建的现代主体的生存美学理论的合理性。福柯晚期转向主体问题研究时发现,现代主体已经成为权力/知识机制运作的产物,但在权力/知识这样的客体化技术的形成过程中,同样形成了一种主体化技术,即现代人通过忏悔实践将其自身塑造成一个伦理主体。福柯晚期并未停留于现代社会来探寻其主体性的真相,而是追溯至古希腊以及基督教时期的主体与真理的关系,为现代主体寻找一条自我塑造的自由之路。本文将通过把福柯早期的权力/知识技术同他晚期的主体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弄清楚忏悔实践的产生、转变以及可能消失的全过程来展开对福柯现代主体问题的研究。第一章对福柯在哲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论即谱系学与考古学的关系做一个简要分析,明确指出福柯晚期转向主体问题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论。这一分析将清楚地呈现出福柯早期的权力/知识理论是把握福柯主体哲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探讨福柯理论中忏悔实践的产生以及转变过程,揭示为何忏悔这种从基督教中产生的自我塑造实践能够成为现代个体的主体化技术,以及福柯对主体性和现代伦理展开的批判。第三章是通过回溯忏悔的前身:直言,来分析古希腊-罗马的直言及自我技术如何转变为忏悔,以及福柯在直言游戏中找到了哪种自我技术来支持他的生存美学理论进而展开对现代主体的解放。第四章将分析忏悔与反忏悔之间的关系来具体阐明福柯提出的两种现代主体的解放方案,并分析两种解放方案的可行性问题。
其他文献
欧洲的茶叶进口历史悠久,每年的茶叶进口量都很大。在UN Comtrade数据库中,中国茶叶共有四种出口类型,分别为大包装绿茶、小包装绿茶、大包装红茶和小包装红茶。在中国的对欧出口的茶叶种类中,大包装绿茶的欧洲市场占有率最高,最受欧洲市场欢迎。然而,近年来中国大包装绿茶的欧洲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出现了略微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有必要对其欧洲市场进行市场分类,以开拓市场,增加欧洲市场销售额。本文在研究
企业并购已成为现今资本市场上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大量企业通过并购以实现各自的目的,例如扩大产业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又例如实现转型升级。但由于代理问题、管理层过分自信、业绩补偿承诺等动因的存在,高溢价并购现象又屡屡发生。因溢价并购而产生的商誉及商誉减值问题在2014年至2018年不断攀升,2018年上市公司所累积的商誉共计13 076亿,是2014年的三倍之多。不光如此,众多企业似乎在一时间戳破了商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消费者们在饮食方面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吃得饱”,而是逐渐开始追求“吃得好”。食用油作为消费者饮食的必需品,食用油的品牌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在当前食用油市场被几大品牌占据的形势之下,品牌知名度不高的粮油加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升级的当下,企业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品牌文化和品牌特色,是获得消费者信任企业和认可产品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全球变暖等气候灾害的出现,可持续问题引起了社会和相关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同时,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开始对自身或其所处的供应链上下游成员进行可持续投资。可持续投资是指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改善运营状况而做出的一种投资形式。可持续投资能够同时实现环境税相关的成本降低和需求增长。此外,对于同一品类的产品,零售商往往拥有多个制造商进行供货,制造商之间的
当前,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日益渗透入现代经济社会领域,不断提升现代经济社会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促进各种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以及数字的产业化水平,从而形成了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环境。随着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不断深化,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即数字贸易。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贸易量、信息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使得美国数字贸易
近年来上市公司中的非金融企业也大多涉及金融业务或金融资产投资,呈现出“脱实向虚”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信息披露违规次数都相应增加。自2010年开始,收益权转让交易在金融实践中越来越常见,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也相继出台相关的监管规定。除了公共部门的监管外,上市公司的法定审计可视为另一种监督与规范方式。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强调审计监督作用和金融业风险控制,审计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执业
自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资本市场出现多起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这些并购都显示出产业整合的逻辑。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一直存在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产业的整合升级。产业整合不仅是国家的宏观政策,更是企业并购的战略选择。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目前我国基于产业整合的企业并购现状,本文详细分析这种并购的动机与效果,探讨企业并购对产业整合的影响并对资本市场并购
随着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上市公司登陆新三板。2014年是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元年,2015年此类并购无论是从交易数量上还是交易金额上都呈现井喷的态势,2016年后,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依旧热度不减。因此,这类数量不断增加的并购案例也不乏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进行并购是否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影响上市公司财富效应的因素有哪些?由于上市公司并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与市场调节相比,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滞后的特点;政策从推出到落实并起效,这个传导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倘若政策变动频繁,企业预测政策的变动趋势较为困难,政策的频繁变动就会给市场主体的经营决策带来一定影响。财务危机问题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频繁运用的产
2013年以来,我国并购市场较为活跃,许多企业为了扩张企业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纷纷开始进行外延式并购。然而传统的外延式并购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较高,使企业在资金方面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风险,产业基金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并购模式。许多上市公司与私募股权机构联合设立产业基金,利用私募股权机构专业的投资能力筛选标的公司,并在私募股权机构的投资运作下使标的公司迅速升值,当其盈利能力达到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