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ZT铁电薄膜射频溅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o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非挥发铁电存储器(FeRAM)与传统的EEPROM和FLASH非挥发存储器相比,具有操作电压低、功耗低、信息保持时间长、写操作速度快、抗辐射等优异的特性,非常适合嵌入式应用的要求。铁电薄膜是铁电存储器的关键组成部分,本论文对FeRAM用铁电薄膜进行了实验研究。  根据嵌入式铁电存储器对铁电材料的要求,本文选择PZT(53/47)作为理想的嵌入式铁电存储器用材料,并对PZT材料进行掺杂改性。使用固相反应技术制备出了Pb过量20mol%,Nb掺杂4mol%的PZT靶材,靶材表面无裂纹,致密性好。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Pt/TiO2/SiO2/Si(100)结构衬底上制备一系列PNZT铁电薄膜,讨论了溅射参数对PNZT薄膜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制备PNZT薄膜的工艺条件是:溅射工作气压2Pa,基片温度300℃,溅射气氛纯Ar气,退火温度650℃,退火时间10分钟。为了改善PNZT铁电薄膜的铁电性能和疲劳性能,我们在PNZT铁电薄膜和Pt电极之间加入一层BaPbO3缓冲层。研究表明,BPO缓冲层可以改善PNZT薄膜的铁电性能,提高薄膜的抗疲劳特性。BPO/PNZT/BPO/Pt/TiO2/SiO2/Si是一种优化的,适用于铁电存储器的铁电薄膜结构。从不同BPO缓冲层厚度的PNZT铁电薄膜的性能分析,指出BPO缓冲层厚度在约80nm左右时,薄膜的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变好。同样,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BPO陶瓷。XRD测试表明陶瓷为纯钙钛矿相。我们重点研究了BPO薄膜的晶化温度、溅射气氛以及退火温度对PNZT/BPO薄膜微结构和铁电性的影响。总结出制备BPO缓冲层的最佳工艺是:溅射工作气压6Pa,基片温度250℃,溅射气氛为Ar/O2=9:1,退火温度600℃,退火时间15分钟。根据这个条件在Pt衬底上制备了BPO/PNZT/BPO铁电薄膜,测试结果表明,PNZT薄膜具有较好的铁电性能,当施加的电场约370kV/cm时,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 Pr是38.3μC/cm2,矫顽电场Ec是75kV/cm。经109极化开关后,剩余极化值基本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生物体内的氧浓度被控制在一个很精确的范围内以保证体内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以及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当外界氧环境发生变化时,例如在高原低氧条件下,生物体会对低氧
枯草芽胞杆菌具有强大的蛋白质分泌能力,是重要的工业用酶生产菌种。然而,该菌分泌异源蛋白的效率往往低下,尤其是那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核生物来源的蛋白。为了拓展枯草芽胞杆
目的:本研究探索厚果崖豆藤提取物MIL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4组细胞的血清DMEM培养基中加入0、2、4、8μm
摘要:教学高效的含义:从成本观念上看,真正的高效率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为了真正的高效教学,提升教学品质,笔者所在学校全面推行课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成就特色,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保障课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应做到五点内容。在本
本文分析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社的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oice of travel agenci
由于同位素效应的存在,13CO2和12CO2(即δ13C)成为土壤、植被和大气间二氧化碳运动的最佳示踪剂。稳定同位素观测技术和方法的进步才能促进稳定同位素技术成为解决生态、大气
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细胞与胞外基质组成的微环境发生动态的重塑。肿瘤微环境信号促
20世纪末期,随着全球定位卫星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和全球定位卫星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基于无线信号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在民用汽车导航方面取得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论文介绍了左手媒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左手媒质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目前左手媒质主要的实现方法,提出了实现左手媒质的几种传输线模型,给出了左手传输线理论的参数设计公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