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对其的保护和发展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近十几年来全世界对于历史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也从针对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兼顾,从单纯的保护发展到保护与发展兼顾,正在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上,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然而,历史文化村落原有的传统特征又与基础设施的引入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因此,要充分协调好基础设施的引入与历史传统特征的保护、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文笔者希望根据历史文化村落自身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具有普遍针对性的基础设施改善措施,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具有一定适应性的基础设施改善体系,作为以后改善措施制定的框架,弥补相关实践研究在这一方面上的不足。本文借助现有的相关理论以及方法,以梅州地区历史文化村落为例,通过对村落基础设施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总结分析出历史文化村落基础设施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根据村落保护的不同层次,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论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相关研究背景总结: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村落保护、历史地段基础设施改善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归纳总结出相关实践理论的现状和问题,提炼出对本文的启示。(2)基础设施现状评析:以梅州地区客家历史文化村落为例,对其中的基础设施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和特征,并分析出内在的深层次原因。(3)相应改善措施提出:结合前文中所总结出的现存问题,充分考虑历史文化村落的传统特点和相应的保护层次,针对不同层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策略以及原则,并对所提出的改善措施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4)具体改善案例运用:将前文所提出的基础设施改善措施,运用到梅州市侨乡村当中,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改善措施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