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首先对中文表达的“形象对举”问题进行尝试性描述,继而就形象对举翻译背后的语言学理据进行探讨。研究选取《浮生六记》英汉对照本进行分析,主要基于两点理由。其一,该书原文50%形象表达呈现出对举特征。其二,笔者在细读《浮生》英译文的过程中发现译者对于形象对举的翻译处理格外审慎。研究通过对《浮生》中对举形象及其翻译策略的鉴别与分类,力求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不同分类背后的理据。主要结论如下。《浮生》中对举形象的结构分析表明形象对举主要分布于四字或二字联合结构中。该结构集中体现了中文特有的排偶表达。排偶表达的基础是中文特有的单音字体系和意合性语法。《浮生》中的对举形象均出现于排偶表达之中。由此可以推论形象对举是中文表达的特征之一。所以,对其翻译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浮生》中的对举形象主要以比喻和借代的方式出现。在翻译过程中,林保留了几乎所有比喻对举形象,而借代对举形象90%予以放弃,10%在解释的基础上加以保留。林的处理方式可以从语言学上进行阐释。比喻的运行机制为相似性,而借代为相关性。相似性本质上具有歧义,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从经济原则出发,解决歧义复杂性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保留歧义性,因此林保留了比喻形象。相关性以明确的指示为特征。由于中文的借代所指在英文中往往无从获得,故而林对于借代形象或放弃或在解释的基础上予以保留。再者,既然单个形象的解读多歧复杂,对举形象无疑倍加复杂。因此,根据经济原则更有必要通过保留对举形象来处理其复杂性。相反,借代会因为形象对举越发含混,所以林或者弃形取实或者通过解释保留其形象。本研究将提升译者对于对举形象的认识。对举形象不仅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而且是源于中文排偶结构的特有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揭示了形象对举翻译背后的语言理据,这将为对举形象的翻译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