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生活史首次进入中学历史课程,其内容选择和组织方式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板块或模块为架构,以主题或专题为单位,以通史和专题为体例是社会生活史内容的主要组织方式。主题、学习要点以及教学活动建议,涉及到学习内容的表述方式问题。虽说通史体例和专题体例的组织方式,是对社会史研究中通史说和专史说的一种反映,但跨时段组织的社会生活史专题内容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社会生活史内容的表述,着眼于知识点的内容目标,较少关注内容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陈述。这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我国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主要从两个角度选择社会生活史内容,一个是体现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的角度,另一个是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因素的角度。这两个角度所体现的价值取向虽然与社会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但与同类课程内容的设计相比较,我国社会生活史内容的选择存在着知识范围偏窄、学术视野不够宽阔、初高中内容难以衔接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引起高度重视。当前社会生活史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以知识记忆为目标、教学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有的是不明确社会生活史内容的教育价值,有的是受专题史组织形式的影响。教学设计中,应当根据社会生活史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时代特征上组织社会生活史内容,并将社会生活史的变革及其原因作为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