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理论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案例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HUANHUA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教学是当代外语教学的主流方法之一,也符合我国英语课程理念,通过探究性、合作式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小组活动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最常见的组织形式之一,但其有效性并不能令人满意。而关于学生的小组活动过程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活动理论是分析人类任何交际活动过程的一个有效框架,本研究尝试用从这一新的视角探析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实际过程和学习成效。活动理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一部分。由维果斯基建立的关于人类心智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心智机能的发展源于社会活动的参与,个体在参与活动中与他人发生交往与互动,在此过程中参与者以语言和其他文化制品(artifact)为中介工具,实现意义共建,并最终内化为个体的心智功能。活动理论是对该社会活动过程及其运作的描述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一个由主体、客体、中介、共同体、分工和规则等六个要素构成的活动系统,和分为活动、行动和操作的三个运作层面。由此,本文试图以活动理论为分析框架,分别从活动系统的三个层次、对学生录像访谈的文本分析以及活动系统地六个要素来分析学生的小组活动。研究语料来自南京市某高中任务型课堂小组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课堂观察、跟踪录像和访谈录音以及研究对象的文本资料。研究者对录像和录音进行了转写,并结合课堂观察笔记和文本资料,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果:一、由于参与者的动机、目标等的不同,同样的任务会产生不同的活动过程,这也和Coughland and Duff (1994)研究结果相一致。二、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既包括显性的成果若学生的影评,也包括隐性的成果如学生的参与、合作等)。当小组内有公认的领导者且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时,其(隐性)学习结果会明显好于无明显领导的小组。三、在影响活动系统的六个要素中,主体自身的动力水平、工具使用的好坏、活动目标的激励程度以及共同体的联结作用对任务完成的影响比较大,而劳动分工和规则的影响则比较小。
其他文献
我国高职院校大都实行"双证书"制度,旨在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但在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还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还没有很好
在建筑电气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施工管理工作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在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候,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素质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监督存在基础薄弱、监督职能未充分发挥、监督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应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同时从改变学校会计人员的"身份"入
本论文将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审视诗歌意象的翻译。意象是一首诗的关键因素。它是诗人的感情和思考与客观图像之间的结合,也是诗性和诗人主体性的体现。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成群出
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合作学习已逐渐深入到英语课堂。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虽然很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移动医疗的进一步拓展,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医疗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且将使得巨量、繁杂、以及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