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谯周是历史名人,古往今来,无论是在三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还是在谈及中国史学独立发展、考据学萌芽的时候,谯周都会被提及。然而囿于存世资料不足,目前史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谯周最著名的《古史考》,着重探讨谯周的考史内容和精神。本文拟在对谯周生平、治学、著作等诸方面的研究基础,更加系统深入地分析谯周其人,综合全面地呈现史学家谯周的史学思想和精神,凸显他的史学贡献。谯周的政治生涯分为前期仕蜀和降魏后为晋臣两个明显的阶段。侍奉刘禅时,谯周或上书或作文论政,行文间透露着兴蜀的汲汲之情。虽然是益州旧部,谯周成长在蜀国政治环境中50余年,对新政权的排斥不满,不应当是谯周后来降魏的决定性因素了。谯周主降时详述对策得失,本文站在谯周个体的角度,从谯周政治见地、时局分析,用历史眼光来看谯周降魏。 谯周在后世被称作蜀中孔子,本文在考察谯周学术形成的同时,对谯周的生徒进行了研究,以陈寿为主,分析了谯周的学术和思想对其生徒的影响,尝试将谯周的学术源流梳理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谯周史学著作还有不少条目零散存世,本文对谯周的史学著作分为经学、史学以及方志典章学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考证,分析一些零散的条目,探究这些著作的体例和内容。谯周对上古史的研究最有见地,并且有自己成熟的体系。在史事述写上,参考旧典籍,同时又不唯书,综合自己的见地进行分析和评论,既有朴素的考史精神又注重经学中的《春秋》之义;而在以历史发展眼光来评论史实的同时,史学著作中又夹杂着谶纬迷信的思想。最后,在谯周的史学贡献上,本文从谯周对上古史料的保存,对考证史学的推动,以及对典章、方志学的贡献作了概括和总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