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预测方法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上重要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矮花叶病发生严重,山西、甘肃、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先后大流行,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研究,应用失效分析方法,对我国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行了玉米矮花叶病毒原鉴定和种子带毒率测定;利用生长模型预测法、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和回归模型预测法对玉米矮花叶病发生流行进行预测,并对玉米矮花叶病损失估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失效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矮花叶病流行主导因素是品种(自交系)抗病性普遍较差,加上适宜的气象条件和较多的蚜虫数量成为该病流行成灾的重要原因。 2.调查了338份玉米种子共26277棵玉米苗,有53份玉米种子带毒,占调查份数的15.68%,带毒材料的种子带毒率在1.04%—20.00%之间,平均带毒率为2.64%;利用dot—ELISA方法探索了单粒玉米种子带毒测定技术;并利用dot—ELISA和类似杂交方法相结合,进行了玉米花粉是否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原的遗传学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玉米花粉不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原的研究结果。 3.根据历史数据资料和实际调查研究数据,初步建立了玉米矮花叶病预测体系。其中生长模型预测法可对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的春玉米进行该病短中期预测,对夏玉米出苗后即可进行短中期预测;回归模型预测法可对该病害进行中期预测,预测一个生长季的最终病情;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可对该病发生程度作概率预测,可作为该病长期发生趋势预测预报的一个参考。 4.玉米各产量构成因子的损失量与发病程度(病级)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损失率与病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同一产量构成因子在同一病级的各自交系之间的差异性程度也不同,初步建立了玉米各产量构成因子与病级之间和各产量构成因子损失率与病级之间的单点模型。
其他文献
在大地之下120米深处,在采掘光明的火热事业里,高危、艰辛的劳动陪伴着矿工的每一天,技能、责任要求着每一位管理者。在这里能坚守,是一种光荣的责任,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如
主要分析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文化建设对农村整体发展的意义;讨论作为文化传播者和信息导航员的图书馆,如何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引导农民过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促进
在分析网络教学优缺点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信息检索课采取个性化网络教学的现实意义。
变质核杂岩是伸展构造的主要类型之一。本文从宏,微观结构研究入手,将大别造山带的大磊山变质核杂岩自下而上划分深变质核体,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和流变滑脱盖层4个基本构造部
大面积核桃幼树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张文越,彭树勋,庞献伟,张继亮(泰安市林科所)王钧毅(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宫传国(东平县大羊林业站)我省现有核桃幼树300多万株,由于实生繁殖,粗放管理,产量低、
安全在数据库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开发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系统时,更多关注于系统功能实现,而安全意识和能力不足。针对这个现象,分析了数据库课程
在线学习是指计算机、手机等各种智能终端通过网络,在网络虚拟教室进行授课和学习的学习模式[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行业很早就推广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共享学习资源、分享
疏松多孔、固结程度低的虎亭白土,属火山碎屑沉积岩。湿法选矿膨润土的产率为28% ̄35%,蒙脱石含量80%左右(二次精矿可达90%以上),可生产优质膨润土,用作涂料,陶瓷和冶金球团的原料,铸造用砂的胶结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医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同样不容乐观,如何促进他们有效就业也成了一个广为关注的课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背景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