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想状态山地垂直带界限分布的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体效应是由于隆起地块产生的增温导致山地垂直带界限分布高度在山体内部要高于山体外部的现象。它是山地垂直带界限分布的重要控制机理。但是传统的山体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山体越大、山体效应越大”的定性描述之中,缺乏定量研究。山体效应因而也难以纳入陆地表层系统空间分布和动态模型的建造之中,从而影响了模型的精度和解释性功能。由于山地垂直带界线对山体效应最敏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山地垂直带的高度变化和规律来揭示山体效应的大小。本文通过深入比较山地垂直带的实际分布模式和不受山体效应影响的理想状态的分布模式的差异,进行山体效应的定量化。  本博士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垂直带的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No.41030528)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欧亚大陆主要的山地垂直带界限分布模式研究  在从文献中收集的447个林线高度和151个雪线高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欧亚大陆林线和雪线的分布模式。结果显示:欧亚大陆的林线和雪线高度都随着纬度的增加显示了降低的趋势;从沿海向内陆,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随经度的变化满足二次曲线模式;从大型山系边缘向内部呈现了明显的升高的趋势。  2、没有山体效应的理想状态山地垂直带界限分布模式研究  利用全球历史气候网(GHCN)站点资料和与林线和雪线高度分布有关的气候因子,计算海拔低于200m的站点的气候林线和气候雪线的高度,建立没有山体效应的理想状态林线和雪线高度分布模型,探索理想状态林线和雪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实际林线和雪线高度分布类似,从赤道向两极,理想林线和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纬向递减率分别为73m/°和84m/°,要低于实际的递减率(分别为100m/°和103m/°);从沿海向内陆,与经度的关系满足二次曲线模式,但模型R2要高于实际状态;从山系边缘向内部,其变化幅度远小于实际状态。  3、山体效应的定量化及分布模式研究  基于林线和雪线实际高度与没有山体效应的理想高度的差异,计算了山体效应值,分析了山体效应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山体效应最大的区域位于青藏高原的内部,最高可达2100-2400m;从青藏高原向北至天山、阿尔泰山和蒙古地区逐渐降低至900-1200m及600-900m,至平坦的北西伯利亚地区,山体效应多在300m以下;向东至我国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山体效应依次降低为600-900m及300m-600m,我国东部的沿海地区,山体效应多在300m以下;向南越过喜马拉雅山,山体效应出现了突然降低的趋势,在小于200km的范围内,山体效应值由青藏高原内部的1200-1500m,降低至南部外围平原地区300m以下;向西山体效应在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出现了两个相对高值区,山体效应可达900-1200m,在它们的边缘地区逐渐降低至300-600m,至阿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山体效应降低至300m以下。  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以高原内部为中心,向四周递减,不同方向,山体效应变化幅度不同。尼泊尔的中部和东部,喜马拉雅山系南部外缘的Yangri Danda和Chyochyo Danda,山体效应仅为450m,向北至高原内部的珠穆朗玛峰北翼,山体效应升高至1900m,在小于150km的范围内,山体效应高度值的升高幅度高达1450m,该地区也成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山体效应高度值变化最快的地区。  天山邛可尔泰山-萨彦山体效应整体从南部(800~900m)向北部(400~500m)递减。除此之外,天山的山体效应还存在从西向东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天山的山体效应为500~700m;向东至伊犁谷地,山体效应降低至200m以下;再向东至奇台、哈密一带,山体效应升高至500m以上。阿尔卑斯山的山体效应存在两个高值中心,一个位于46.3°N~46.8°N,9.7°E~11°E之间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介于650m~850m之间;一个位于44.1°N~44.5°N,6.4°E~6.7°E之间的法国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值高达800~1000m。围绕这两个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至200m以下。  基于山体效应值和常用的经度/大陆度和纬度,构建了欧亚大陆的林线分布模型和雪线分布模型,结果发现增加山体效应作为解释因子后,它们的R2分别可达0.965和0.978,远远高于传统的经纬度模型(R2分别为0.848和0.713)。另外山体效应的定量值也从机理上科学地解释了传统的经纬度模型无法解释的欧亚大陆的林线和雪线高值点出现在青藏高原,具有重要的地理学和生态学意义。但是未来的研究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山体效应对除林线和雪线外的其它垂直带界限分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隆起地块产生的增温效应不仅影响林线和雪线,也能影响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等垂直带分布的界限,如何将这些垂直带界限高度纳入到山体效应定量化模型,构建更完整的山体效应数据库,是未来完善山体效应定量化的重要环节。  (2)山体效应直接定量化有待进一步的实现  地形因素是影响山体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山体高度、基面高度、形状、山脉走向。将这些山体效应因子与山体效应的结果(山体效应值)结合起来,建立山体效应指数,实现山体效应的空间定量化也是未来山体效应研究的重要的方向。  (3)山体效应的机理的认识有待加强  从宏观尺度来看,水热状况的变化是山地垂直带分布的决定因素,也是山体效应现象的重要机理。从局部尺度分析,土壤、地形地貌、风、人类活动紫外线都能影响山地植被带分布,对山体效应的值进行局部的微调。未来的研究需要将这些不同尺度的机理结合起来,构建具有一定等级结构的多层次的跨尺度的模型,对山体效应的产生做出全面的综合的解释。
其他文献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始迅速发展。1994年随着国家加大推行住房体制改革的力度,中国城市住宅进入了一个新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住宅的建设量
乡村旅游是实施中国“反贫困”战略的新实践,是旅游扶贫的“试金石”,也是与城市旅游相对的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另类旅游类型之一。特别是近些年来,“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霞光的鳞片正被剥落,太阳迈着蹒跚的脚步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栖息地。张庆和王明是好朋友,这天两人在回家的路上不期而遇,自然免不了一番闲谈。  “嗨,张庆,你今天作业写完了吗?”  “我们老师今天没有布置作業。你们呢?作业多吗?”  “巧了,我们今天也没有作业!”王明惊讶地说。  顿时,两人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张庆回到家中,一扔书包,索性躺在床上翘起了二郎腿。他不停地在心里盘算是该去看电视还是玩电
期刊
本文以国际上现阶段最新一代的陆面过程模式-CommonLandModel(CoLM版本)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模型的应用角度出发,做了两方面工作。  本文简述了陆面过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
学位
本文针对遥感数据的特点,提出了遥感元数据模型的雏形,根据遥感数据生命周期概念,对遥感元数据的内容从卫星平台、传感器、扫描状态到应用模型、调色板等,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
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角度研究空间聚类挖掘算法,将空间数据两个重要特征(空间拓扑特性、空间多尺度特征)与可视化交互技术融入挖掘过程中,从空间邻接关系、多尺度两个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增长迅猛,目前已整体迈入人口流动型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21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16.5%,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82.89%,增
我在便利商店遇见他,结账时,他就排在我的前面。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直到他对店员说:“一包Marlboro。”听到耳熟的声音,我才发现他是天白。  天白比以前瘦了许多,我拍拍他的肩,他回头发现是我,给了我一个无精打采、嘴角幅度极微的微笑作为回应。  除了香烟,他还买了一盒便当,在店员帮他微波加热的时候,我忍不住问他:“这是午餐还是晚餐?”  他耸耸肩,说:“哎,随便啦。”他吃着便当,而我坐在
期刊
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是缩小东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差距,因此,必须加快西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而加快发展主要依靠西部人民的努力,依靠开发西部的智力.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西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