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维条件下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聚类挖掘研究与应用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glcharmer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角度研究空间聚类挖掘算法,将空间数据两个重要特征(空间拓扑特性、空间多尺度特征)与可视化交互技术融入挖掘过程中,从空间邻接关系、多尺度两个点切入,初步研究空间聚类挖掘原理与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阐述了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挖掘和空间聚类挖掘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并对现有的空间聚类挖掘算法做了系统分析与研究。 2)讨论了空间数据预处理及相关可视化技术,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建立空间多维立方体与进行在线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方法。 3)研究了基于空间邻接关系的空间聚类挖掘算法VSG-CLUST。该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分割的可视化空间聚类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Delaunay三角网与MST(最小生成树)两种图论工具将地理实体的邻接信息(空间相邻关系)加入并参与到空间聚类中,以维护聚类对象的基本空间结构特征,引导聚类过程得到既保证类内对象在属性上的相似性,又保证其在空间上邻接的聚集簇。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得到验证。 4)研究了利用多尺度的空间概念层次关系进行空间聚类挖掘的算法。认为空间层次特征本质上是空间数据多尺度性质的表现,考虑尺度维条件下的空间聚类算法可将尺度因素作为一种约束条件施加于VSG-CLUST算法中MST的分割和修剪策略,即一种基于尺度因素约束的空间层次聚类挖掘算法。 5)最后,在上述理论研究和算法实现的基础上,给出了课题小组成员共同实现的一个基于WebServices技术的数据挖掘系统Hsminer,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该实例是对福建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集利用本人实现并集成到系统中的基于邻接关系的空间聚类挖掘算法进行聚类挖掘。
其他文献
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目的就是使计算机具有类似于人眼的视觉能力,通过目标在影像平面的二维信息恢复其在三维空间的特性,在这一点上摄影测量的研究目的和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目的是
霞光的鳞片正被剥落,太阳迈着蹒跚的脚步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栖息地。张庆和王明是好朋友,这天两人在回家的路上不期而遇,自然免不了一番闲谈。  “嗨,张庆,你今天作业写完了吗?”  “我们老师今天没有布置作業。你们呢?作业多吗?”  “巧了,我们今天也没有作业!”王明惊讶地说。  顿时,两人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张庆回到家中,一扔书包,索性躺在床上翘起了二郎腿。他不停地在心里盘算是该去看电视还是玩电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