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稻谷中几种典型农药残留降解规律,探索调节储藏条件来加速农残降解,力求通过储藏的方式降低农残对粮食安全的危害,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⑴本文建立了稻谷中吡虫啉、西维因、杀螟硫磷、甲基毒死蜱、溴氰菊酯等5种农药残留的RP-HPLC法。以乙腈作为提取剂,经QuEChERS试剂盒快速萃取和净化,线性范围为0.1mg/kg10.0mg/kg,检出限为0.0062mg/kg0.0125mg/kg,回收率在75.17%100.59%之间,RSD为0.44%11.24%。⑵研究了稻谷储藏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时长对5种农药残留降解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5种农药的降解速率加快,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降解速率达到最高,温度继续升高,降解速率反而开始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农药的挥发性增强,降解速率加快。而微生物活性温度范围一般为25℃35℃,当温度高于该范围,活性受抑制,导致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减弱;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5种农药的降解速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加快,其中,吡虫啉、西维因和溴氰菊酯的降解速率随着相对湿度升高先加快后减慢。杀螟硫磷和甲基毒死蜱的降解速率则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逐渐加快。这可能与农药的水解有关,农药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破坏农药分子结构,从而加快农药的降解。同时,湿度对微生物生长繁殖影响较大,湿度过高,抑制其活性,从而减弱了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作用;随着光照时长的增加,吡虫啉等5种农药的降解速率均加快。其中,溴氰菊酯对光最不敏感,其光解速率最低,残留量较其他农药大。杀螟硫磷及甲基毒死蜱在6h/d的光照时长时降解最快,吡虫啉、西维因次之。⑶经全因素交互实验得到了促进稻谷农残降解的最优储藏条件,即温度35℃,相对湿度75%、光照时长6h/d,在该条件下,对5种农残的降解规律进一步研究发现,其降解模型均为指数函数模型,降解一级动力学方程分别为Y=5.73e-0.118x、Y=6.0798e-0.095x、Y=7.0766e-0.053x、Y=7.9649e-0.08x、Y=5.3122e-0.049x,半衰期分别为1.623d、2.887d、9.326d、7.177d、2.152d。根据降解动力学方程,可建立农药降解动态模型,假设施药浓度为C,半衰期为T,通过对5种农药残留的降解一级动力学方程可知,其半衰期分别为T0.5=(ln2-lnC)/0.206、T0.5=(ln2-lnC)/0.1715、T0.5=(ln2-lnC)/0.1037、T0.5=(ln2-lnC)/0.166、T0.5=(ln2-lnC)/0.082。降解90%所需时间分别为T0.9=(ln10-ln9C)/0.206、T0.9=(ln10-ln9C)/0.1715、T0.9=(ln10-ln9C)/0.1037、T0.9=(ln10-ln9C)/0.166、T0.9=(ln10-ln9C)/0.082。按国家标准中5种农药的MRLs,代入计算达到MRLs分别需40d、2d、6.5d、54.7d、48.2d,故含有5种残留的稻谷需储藏60天左右,方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