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是在1995年之后相继成立的,它们是中国人民银行整顿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历经机构重组、风险处置、管理提升和规范运行等多个阶段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现已发展成为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的又一支生力军,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无论是在经营状况、资产质量,还是在运营管理以及自身体制建设方面都还存在不小的问题。随着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入、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我国的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城市商业银行数量众多、规模较小、地域经济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不一,导致城商行发展严重两极分化、一些城商行历史包袱沉重,绝大多数城商行风险集中度较高。从整体看,城市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中国银行业的弱势地位。近年来,尽管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所好转,经营地域不断扩展,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之路至今尚不明朗。监管当局明确要求各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在2006年底前符合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底线政策,但实际上,截至2007年末,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未能达到监管要求。可以说,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解决生存问题的紧迫性要远大于解决发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要不要转型?如何转型?如何打造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各城市商业银行业必须面对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有鉴于此,对城市商业银行业在整个中国金融产业中的竞争力水平、行业地位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客观评价和揭示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以此为基础,制定城市商业银行长远发展战略,有效激活其核心竞争力并充分发挥其在整个金融业中积极作用,便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紧扣商业银行竞争力这条主线,依照理论介绍、具体分析、实证研究到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逐步展开。本文的结构是:第一章,在大量参阅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第二章,以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作为文章的理论支撑,得出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同时就前人对相关主题所进行的研究和采用的方法作较为全面的介绍。第三章,对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和资料可得的十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阐述,通过对相关银行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展望银行业全面开放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接下的三章里,遵循全面性、可操作性和结构层次性的原则构建了一个两层次的商业银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现实竞争力(包括经营规模、盈利能力、流动性管理能力、资产质量和安全性、获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潜在竞争力(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能力、金融创新能力、产权和治理结构国际化水平、政府政策支持)。其中,第四章,主要对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整体,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总体分析,揭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第五章,以中部地区江西省会的南昌市商业银行为例,展开更为细致的典型个案研究。在概述南昌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将第四章的一般结论应用于南昌市商业银行,并重点分析南昌市商业银行的独有特征,最终得出南昌市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揭示南昌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前述分析为论据,第六章着重研究提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和对策,其中结合本人工作实际,专门列出章节,全面阐述南昌市商业银行这个中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商行,如何在银行业全面开放背景下,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将本文从单纯的理论研究上升为政策建议。在本文研究中,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世界排名前十位的银行进行逐项对比,揭示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现状。通过将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逐项指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实力,但是竞争力整体仍处于弱势,突出表现在:经营规模过小、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不强、资本充足率低、员工素质较差、科技装备落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整体经营状况欠佳,竞争能力较弱。在金融改革逐步深入、金融全面开放到来之际,城市商业银行急需尽快增强自身竞争力:要规范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内部环境:制定差别化的企业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经营管理,合理市场定位、提高营销效率,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体系、完善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建设、因地制宜建立金融创新体系。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本文使用了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一是对比分析方法。力求通过指标间的对比反映竞争力的强弱;二是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即从现象中归纳具有理论说服力的理论主题,从而推导出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结论,并利用现实数据分析考证结论,并进一步将研究结论应用于政策建议;其三是采用了系统分析方法。将整个论文的分析视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研究路线上,本文既注重理论的定性分析,更注重进行定量化的研究,以确保本文主要观点结论的坚实可靠。本文还充分发挥实证分析的力量,列举、使用了大量已经公诸于众的文献资料,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英国《银行家》杂志等外文资料,十分注意文献出处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从而使本文的立论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