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1H-MRS和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两种成像技术,定量测定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中的脂肪含量(HFC),取得两种成像技术MRS-PDFF及MRI-PDFF的数值,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数值与组织病理学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价~1H-MRS和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这两种成像技术在诊断脂肪性肝病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磁共振定量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脂肪含量测定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按照2010年最新版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脂肪肝的诊断标准,排除非均匀性脂肪肝,并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11例;符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并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13例;经过乙肝检查及肝穿刺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12例;共36例患者,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1.81岁,男22例,女11例。所有受试者使用1.5T全身磁共振扫描仪(Siemens,Magnetom Avanto),进行肝脏同反相位成像扫描,判断其有无脂肪肝。接着行肝脏单体素~1H-MRS和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两种成像序列扫描,观察分析肝脏MRS的谱线特征和MRI的图像表现,得出肝脏MRS-PDFF及MRI-PDFF数值。所有患者均行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穿刺活检技术,进行病理学观察并测量脂肪百分比。上述两种操作时间间隔小于一周。以组织病理结果为评判标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首先对单纯脂肪肝组患者的MRS-PDFF和MRI-PDFF值与脂肪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如果得出~1H-MRS和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两种成像技术在脂肪肝定量测定方面具有有效的的临床价值,接下来对乙肝合并脂肪肝组患者同样行数值MRS-PDFF和MRI-PDFF与组织学结果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并与单纯脂肪肝组进行比较。相反,如果上面两种成像技术在单纯脂肪肝组测定肝脏脂肪含量方面无价值,本研究将终止后面的操作。如果~1H-MRS和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成像技术在单纯脂肪肝患者测定肝脏脂肪含量方面有价值,就对上述三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性别行卡方检验,分析这三组患者中年龄及性别的差异性。因为病理结果为半定量的非连续性变量,所以对纳入研究的三组患者中的病理结果行非参数检验中的两个独立样本检验,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两两比较,来分析各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分别对三组患者中的MRS-PDFF及MRI-PDFF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两两比较,分析这三组患者中此二项指标之间的差别。并对这三组患者中的MRS-PDFF及MRI-PDFF做简单箱图,分析这三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为了增加样本量,经上面比较分析,如果单纯脂肪肝组与乙肝合并脂肪肝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则将此两组合并为一组,作为实验组,单纯乙肝组作为正常对照,采用ROC曲线分别对MRS-PDFF和MRI-PDFF进行分析,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情况下估计MRS-PDFF和MRI-PDFF判断脂肪肝的阈值。结果1、单纯性脂肪肝组患者中MRS-PDFF和MRI-PDFF与病理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P=0.001<0.05)和0.833(P=0.001<0.05),均呈高度正相关;乙肝合并脂肪肝组患者中MRS-PDFF和MRI-PDFF与病理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4(P=0.042)和0.791(P=0.002),亦呈正相关性。2、三组患者中的年龄(P=0.604>0.05)和性别(P=0.110>0.05)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3、单纯乙肝组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乙肝合并脂肪肝两组患者之间的病理结果、MRS-PDFF和MRI-PDFF之间(P值均为0.000<0.05)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乙肝合并脂肪肝组的病理结果(P=0.294>0.05)、MRS-PDFF(P=0.643>0.05)和MRI-PDFF(P=0.038>0.05)之间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这三组患者的简单箱图分析同样得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乙肝合并脂肪肝组的MRS-PDFF和MRI-PDFF均无统计学差异。4、由于单纯脂肪肝组与乙肝合并脂肪肝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我们利用ROC曲线分析得出如下结果:MRS-PDFF及MRI-PDF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和0.973,估计两者的阈值分别为4.6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7%,92.3%)和5.1%(敏感性91.3%,特异性92.3%)。结论:~1H-MRS和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两种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定量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肝脏脂肪含量;进一步观察显示~1H-MRS和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成像技术均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FC的测定,并能作为脂肪肝准确定量检测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