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6肿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制及其功能验证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miRNA分子被证实具有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能力,但miRNA分子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仍受限制于核酸药物分子给药系统的不完整以及miRNA分子对肿瘤细胞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为了拓宽核酸药物分子给药途径,探讨miRNA分子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可能性,本课题设计合成cRGD-R9-SS-R9多肽段,包裹miR-16得到纳米粒分子,考察该纳米粒体外生物学功能,验证其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及增强顺铂敏感性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探讨该肿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应用可能。方法1.确定miRNA分子研究对象,合成多肽及纳米粒分子查阅文献并利用流式细胞术筛选与验证获得具有促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凋亡且增强其顺铂敏感性的miRNA分子。合成R9-SS-R9及cRGD-R9-SS-R9多肽段,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法进行结构鉴定与纯度检测。利用多肽段按5:1、10:1、20:1、40:1的多肽/miRNA重量比包裹miRNA合成纳米粒。2.纳米粒分子的表征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以及马尔文仪器、透射电镜完成纳米粒粒径、分散指数、电位、形态以及稳定性的表征,确定最适多肽/miRNA重量比。利用CCK-8法完成纳米粒材料的细胞毒性实验。3.纳米粒的效率验证(1)纳米粒摄取效率:在SK-OV-3细胞中转染200nM、400nM的R9-SS-R9/siNC-cy5、cRGD-R9-SS-R9/siNC-cy5 纳米粒以及 siNC-cy5,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2)在RNA水平验证转染效率:利用茎环qRT-PCR技术检测转染R9-SS-R9/miRNA、cRGD-R9-SS-R9/miRNA纳米粒后细胞内miRNA的相对表达量。(3)纳米粒在细胞内的分布:利用共聚焦高内涵成像系统拍摄R9-SS-R9/siNC-cy5、cRGD-R9-SS-R9/siNC-cy5纳米粒与细胞溶酶体的共定位图,观察纳米粒是否逃离内体循环途径。4.体外评价纳米粒对卵巢癌细胞的促凋亡与增强顺铂敏感性作用(1)纳米粒对细胞促凋亡作用:在细胞内转染R9-SS-R9/miRNA、cRGD-R9-SS-R9/miRNA纳米粒,并设置顺铂添加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2)在蛋白水平研究影响细胞凋亡与细胞顺铂敏感性的机制:在细胞内转染R9-SS-R9/miRNA、cRGD-R9-SS-R9/miRNA 纳米粒,利用 western blot 技术检验细胞内Bcl-2与Chk-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选定miR-16分子作为研究对象。成功合成cRGD-R9-SS-R9多肽并以多肽:miRNA为5:1的重量配比包裹miR-16形成形态良好、结构稳定的纳米粒。2.采用CCK-8法验证得出cRGD-R9-SS-R9多肽毒性较低。3.纳米粒的效率验证(1)利用流式细胞术验证cRGD-R9-SS-R9/siNC-cy5纳米粒的摄取量高于对照组。(2)通过茎环 RT-qPCR 技术验证 SK-OV-3 细胞转染 cRGD-R9-SS-R9/miR-16纳米粒后miR-16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RGD-R9-SS-R9/siNC纳米粒(p<0.01)。(3)利用共聚焦高内涵成像系统验证cRGD-R9-SS-R9./miR-16纳米粒可被SK-OV-3细胞良好摄取,并分布在细胞质中。4.体外评价纳米粒对卵巢癌细胞的抗增殖与增强顺铂敏感作用(1)cRGD-R9-SS-R9/miR-16纳米粒对SK-OV-3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RGD-R9-SS-R9/miR-16纳米粒联用顺铂后提高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联用顺铂(p<0.0001)。(2)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在蛋白水平上验证实验组细胞中Bcl-2、Chk-1蛋白水平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RGD-R9-SS-R9多肽包裹miR-1 6形成的纳米粒结构稳定、细胞毒性低,实现了 miR-16的肿瘤靶向,增强了 miR-16的细胞摄取与内体逃逸。该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通过减少Bcl-2、Chk-1基因的表达,促进了 SK-OV-3细胞的凋亡并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为miR-16体内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背景面孔情绪识别与个体的社会及认知功能改变密切关联。情绪面孔图片是广泛应用于儿童及成人心理、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改变等领域实验研究及临床干预的刺激材料。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口规模增大使得老年人群中的年龄相关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改变逐渐引起关注。由于面孔情绪识别存在本族及同龄效应,现有国内外情绪面孔图片系统难以满足本土老年人群情绪认知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的需要。目的开发一套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的情绪面孔图片系
研究背景:主动脉夹层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管壁撕裂形成的一种非常凶险的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发病率约为6/10万,由于其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发病率往往被低估。当主动脉动脉夹层累及周围血管时,可出现四肢血压差异,四肢血压差异也用来作为可疑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识别指标。灌注不良综合征是导致主动脉夹层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脑、肠系膜、双肾、脊髓、肢体的灌注不良。四肢血压作为反映肢体灌注的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可以观察组织内分子水平的代谢活动,属于功能成像。其中动态PET成像不仅可以观察体内随时间变化的代谢情况,而且结合动力学模型可以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尽管PET的物理特性在不断发展,但由于动态PET采集每帧扫描时间短、计数率低,导致其图像噪声较大。临床上通常对病人注射高剂量示踪剂来提高图像质量,这无疑增加了患者遭
背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肝脏的感染性疾病,大约影响全球2.5亿人的健康问题。核苷(酸)类药物通过直接抑制HBVDNA多聚酶,有效发挥控制HBV复制的作用,从而延缓CHB疾病进展。随着核苷(酸)类药物临床广泛使用,探寻其治疗的合理疗程,及停药后面临的患者管理和再治疗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关于预测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的研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肺癌是我国第一高发的恶性肿瘤,且死亡率极高,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的极速发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质子放射治疗技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图像引导放疗的类型较多,以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引导的放疗系统为最具代表性,然而,对于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锥形束 CT(Three
研究背景及目的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其气道炎症的机制涉及不同类型的细胞、代谢物和信号分子传递途径。脂类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密切联系,识别脂类生物标志物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甘油三酯是循环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与炎症关系密切。在气道上皮细胞中,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是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步骤。目前血脂与哮喘之间的关系尚未阐明,本课题拟通过临床研究、体内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DM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DN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和肾功能持续减退。DN患者的肾功能减退、疾病进展与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密切相关,但是在DN中肾小管损伤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肾脏其他固有
研究背景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困扰现代人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症属于基础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发生机制是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而临床上9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均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人体内尿酸大部分被肾脏转运体URAT1及GLUT9重吸收到血液后,多余部分随尿液排出,URAT1是近年来研发促尿酸排泄药物的热点,同时,GLUT9作为排泄中另一个的关键节点,研究前景广阔。因此研究建立筛选靶向GLUT9的化合物平
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肝细胞内脂质异常沉积、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高尿酸血症(HUA)可以诱导NAFLD的发生发展,其中肝脏线粒体氧化应激是重要的参与机制。二甲双胍被证实可以改善合并NAFLD的2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及相关代谢紊乱,在NAFLD中起到保护作用。然而,二甲双胍能否通过抑制肝脏线粒体氧化应激改善高尿酸诱导的NAFLD,目前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二甲双
研究目的:有关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目前大部分围绕在新药的研发及新基因的检测上,加上基因测序的广泛开展,很少有关注到那些因为客观条件的不允许,无法获得基因检测结果的人。尽管临床上不少的临床研究致力于探索患者生物特征与突变基因的关系,但大多只是关注到一些表面规律。为此,针对临床上无法获取活体组织或取材不理想无法进行基因检测的肺腺癌患者,我们通过收集他们的临床生物特征,分析数据,试图探讨其中存在的隐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