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综合了近三年特别是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语料,根据主要汉译英策略的标准逐一选取1到2个典型例子进行具体分析,研究顺应论在汉译英翻译策略选择中的运用程度。维索尔伦(1999)的语用综论观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了顺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顺应理论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语境顺应要求在运用语言时语言选择必须和语境相互顺应;结构顺应要求语言选择综合顺应语言结构的四个层面,缺一不可;动态顺应是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核心,主要指“语言使用中意义的动态生成”;意识顺应则强调根据说话者意识形态及心理因素变化做出的语言选择。长期以来,在国际上一直有个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问题,在国内也一直有个如何全面、准确地对外介绍自己的任务。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介绍中国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并对下一年的工作展开部署。作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政府工作报告》被广泛关注,其独特的文体和语言特色也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具备了作为研究样本的典型性和必要性。 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证实了在汉译英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是一种顺应现象,从而为以后的译者提供启示: 一、在汉译英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一种翻译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一种或多种翻译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推动跨文化交流的实现。 二、作为交际方的译者,在翻译政治性文献过程中进行翻译策略选择时,既要顺应原语一方的政策及交际目的又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语言环境及理解程度。 三、针对翻译的重要性和语境的复杂性,译者要更加注重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策略做出顺应性的动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