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五皮饮配合高聚生腹腔灌注治疗脾虚气滞型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性腹水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腹水的出现常常标志着恶性肿瘤的晚期病变,病灶已局部或全身扩散,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现代医学对于癌性腹水的治疗缓解率虽然较高,但稳定性较差,且其使用的药物多为细胞毒药物或生物制剂,毒副作用较大,患者常常难以承受。全身、局部放化疗,腹腔内灌注药物等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其常常引起一定的毒副反应,而癌性腹水患者一般体质虚弱,难以承受。穿刺放液虽可一时缓解症状,但腹水常在短期内迅速积聚生成。患者常出现腹水明显,排尿困难,少尿或无尿,反复使用利尿剂,常产生抗药性,使常规利尿难以奏效,而且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中医药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尤其是在中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五皮饮功能行气利水、健脾益气,为“消水肿之通剂”,临床多用于治疗肝硬化水肿、肾病综合征、水肿等疾病,还未曾见到用于治疗癌性腹水的报道。东方医院肿瘤科结合临床,认为癌性腹水患者常表现出虚实夹杂之证,脾虚气滞是癌性腹水形成的病机关键所在,治疗上采用加味五皮饮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癌性腹水,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观察的方法,旨在进一步研究在西医腹腔灌注的同时应用加味五皮饮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目的:研究加味五皮饮对于中晚期癌性腹水患者的疗效,旨在对中晚期癌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做一个初步探讨,为优化中晚期癌性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案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脾虚气滞型癌性腹水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28例,病例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根据B超定位选择穿刺点,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尽可能抽尽腹水后,以高聚生20ml,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腹腔内注射,嘱患者轻轻翻转体位,使药物在腹腔内均匀分布,每周1次,共2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腹腔内灌注治疗方法同单纯西医治疗组),同时用加味五皮饮方(桑白皮15g ,大腹皮15g,生姜皮15g,陈皮15g,茯苓皮15g,党参12g,白术12g ,生黄芪12g)内服,每日一剂,浓煎,分两次服用,连用两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腹水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情况(Karnofsky评分)、血常规及肝肾功情况。结果:(1)腹水疗效(CR+PR)及缓解稳定率(CR+PR+NC)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4天的腹水缓解稳定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变化情况: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在第14天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生活质量变化情况(Karnofsky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4天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二者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立法协商是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探索立法规律的一次科学实践。从立法协商在我国各地的发展来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理论上,立法协商在
控辩平等又称控辩平衡,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是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的内在需求。控辩平等不仅要求作为行使辩护权的辩护方享有同强大的国家控诉机关同等武装、同等保护的权利
目的了解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amp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Bradhum编制的《情感量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问卷》及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
<正>在周末黄金档娱乐节目的白热化竞争中,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安徽卫视的《我为歌狂》和天津卫视的《天下无双》在主持人的选用上先后打出了明星牌,在《我是歌手》中,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整合与共享,远至商周、秦汉时期的篆刻文献,近到刚出土的文物史料,研究者都可以在短短几秒钟时间内找到想要的资料。如今,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互联网时代的
班主任工作从细节做起,将细节融入到班级管理,爱心传递,激励学生和为学生排忧解难之中。
<正>2019年是我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的第四年时光,在这四年的教育时光里,我经历着不断的自我挑战、挫折与成长,欢笑和感动,我享受并热爱着我的这份职业。他们惊讶于我的专业跨度
会议
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社会综合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图书馆作为文化阵地前沿,运行管理服务都应严格依法依规,依法建馆,依法运行,承担法律义务,规避法律风险,切实履行好安全保障
天水是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存明清时期建造的民居院落146处,主要集中在大城、西关城、伏羲城内的大小巷道、枣园巷、育生巷、忠义巷、自治巷、三新
养生保健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有“养生”的记载。养生之道始于远古,形成于秦汉,经历代养生保健专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文化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