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皮质脊髓束损伤的自动纤维追踪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得的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结构完整性是评价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预后指标。先前的DTI研究只能获得CST走行径路上局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或CST整体的弥散指标平均值,如FA(Fractional Anisotropy,FA)、MD(Mean Diffusivity,MD),未能揭示沿CST神经纤维轨迹的连续变化。本研究尝试探究这些弥散指标的变化是集中于CST的特定区段,还是广泛存在于整个神经纤维束中,并进一步分析了弥散指标的变化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我们采用基于DTI的自动纤维量化(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分析探究了15名慢性期左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15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被试的CST损伤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病灶侧CST沿神经纤维走行轨迹的100个节点(范围为CST的大脑皮层起始端至大脑脚水平)几乎全部显示FA显著减小,而MD显著增加(P<0.05)。患者组的平均FAasy(FA asymmetry)与患者组的手和“手加腕”的FMA(Fugl-Meyer Assessmen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46,P=0.013;r=-0.717,P=0.020)。更进一步地,AFQ显示FAasy与手腕运动功能评分FMA显著相关的CST区段靠近大脑脚。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CST的损伤严重程度沿其走行径路存在差异,AFQ分析能为脑卒中所致CST华勒氏变性提供新的观测视角。基于AFQ获得的FAasy或许是评价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手腕部障碍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膝关节紊乱异常是一个影响多个年龄段群体的普遍问题,磁共振成像可以将膝关节的解剖结构以高分辨的图像呈现出来。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膝关节磁共振图像相关的任务中,大多采用了监督学习方法,但该方法需要医生专家手动标记每一个样本,致使大量精力与时间的耗费,加重了临床医生的压力。而半监督学习方法通过使用有限的带标签数据与大量的无标签数据可以有效缓解人工标记压力。此外,磁共振成像存在扫描时间长与成本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亟需重视和提前研究应对。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城市空间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影响,但目前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却十分有限。为测评不同城市绿色空间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影响,分析潜在作用机理,本文在微观尺度上选择公园、绿道以及城市基底三种城市空间,招募33名老年人(平均年龄:68.73±3.37岁)作为受试者,使其分别在三种不同城市空间中进行太极拳活动。
花叶蝴蝶花(Iris japonica var.variegata)为鸢尾科鸢尾属常绿草本植物,叶片表现为绿-白的花叶杂色,具有耐寒、耐旱生长的特性,有利于进行大范围种植。鸢尾属植物的应用和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花色与花型上,对具有观赏价值的叶片鲜有研究。本研究以花叶蝴蝶花叶片为材料,对其叶绿素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明确其结构变化及生理机制;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RNA-se
我国核桃产业不断发展,随着核桃种植面积提高,有效收获却成为一个难题。以往收获方式大多采用人工,不仅效率低,而且安全也存在隐患。因此,研制出一款效率高且适合西南丘陵地区的核桃收获机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林果类振动原理,本文主要针对核桃收获机振动装置相关内容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通过对典型品种“川早1号”核桃树进行实体测量后,根据所测参数在UG软件中实现该核桃树三维建模,为找到该核桃树的最适采
近年来,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娱乐方式出现在主流市场上,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会给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简称网游成瘾)指个体反复并不受控制地沉溺于网络游戏并因此导致其心理或生理障碍。先前已有研究采用连续风险决策任务探讨了网游成瘾者风险决策及情绪反应的特点。在该任务中被试通过选择打开箱子或停止开箱尽可能多地赚金币,每个箱子内有可能放有金币,也有可
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s,简称车载网)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提高运输系统效率和安全性的技术。随着车载网技术的发展,车辆用户可以在行驶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互联网服务,如下载各种多媒体文件、进行停车预定等。由于车载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在各种应用服务场景中,通信数据量都呈现爆炸式增长,因此传统的云计算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雾计算作为传统云计算概念的补充和延伸被提出。
盐沼潮滩作为抵御海洋动力的天然屏障,不仅能起到抵御滩面侵蚀、减缓水流流速的作用,同时也可极大地降低波浪能量。尤其是在风暴潮期间,盐沼植被能明显起到消浪减流的重要功能。近年来,随着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影响,沿岸城市面临的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正在加剧。加之,许多原有护岸工程由于建造时间较久、材料老化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城市抵御灾害的需求。因而重视潮滩消浪护岸作用并将其建设为城市安全防线,这对维护城
由于DNA具有易于合成,修饰和生物相容性高等诸多优点,DNA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但是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由于DNA分子的细胞穿透性弱,核酸酶降解引起的不稳定性,抗核酸串扰能力弱等固有的一些缺陷,使探针渗透性差,背景信号较高,或者有假阳性信号,导致构建的核酸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低,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难以检测低丰度的生物标志物。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首先报告了基于框架核酸(FNA)的电路,实
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沙交换过程是河湖动力地貌演变的关键环节。长江中下游湖泊密布,水沙资源丰富,近年来,受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影响,水文情势发生很大变化。研究江湖水沙交换,包括湖泊对长江干流水沙调蓄作用,是认识流域水库工程影响,保障水资源与航运资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长历时实测水文数据,首先,系统分析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格局的年际和季节变化,通过引入水沙交换系数、两湖分流分沙比、水沙贡
三角洲资源丰富,在资源利用、港航建设、绿色旅游、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近年来在海岸侵蚀、入海泥沙减少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的影响下,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作为侵蚀型海岸,情况日趋复杂,冲淤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侵蚀作用明显。探明新形势下典型侵蚀型海岸侵蚀过程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对未来三角洲侵蚀海岸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频繁人类活动影响,入海水沙